基于国外三网融合经验探究我国三网融合发展策略
2009年8月4日,广电总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加快推动省级网络整合,在2010年底前各省要完成有线网络的省内整合,基本达到一省一网目标,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省级有线网络公司跨省联合重组,全国一张网的确立时间被圈定在2015年。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通过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的新政策,提出5年内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并为这一蓝图勾画出一条务实的路径,明确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和推进三网融合的五项重点工作。新政将十几年来一直横亘于电信和广电两大行业之间的樊篱拆开一个巨大缺口。
在我国,三网融合之所以久拖未决,根本原因在于其涉及广电和电信的核心利益以及更高层级的舆论管控问题。两家行业都试图主导三网融合,进入对方领地,同时又都通过许可证等建立行政樊篱防止对方入侵。这种利益博弈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双方始终无法确立合作开放的理性竞争心态,导致三网融合的美好愿景长期停留在“远景”层面。因此,三网融合的本质问题是电信和广电之间的双方市场准入问题。新政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障碍,同时也是国内提出三网融合概念以来,三网融合最为明确的一次实质性的进展,被业内认为是一个历史性突破。如果说,电信业的重组实现了固网与移动网络的融合,完成了一网融合;电信网与互联网的合作完成了二网融合,那么三网融合是在此基础上更好实现广播电视网与电信网的双向进入。这将是一个从宏观经济、电信产业、广电产业、文化产业到消费产业等都会受益的多赢决策,堪称“一把钥匙打开了多把锁”。
从资本市场角度来看,三网融合还将带动整条产业链的发展,包括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运营商、设备供应商等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都将受益,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据有关专家预测,三网融合可带动6000亿~7000亿元的投资和消费规模,并增加20万个就业岗位。
2“三网融合”的宽带革命与特定内涵
三网融合在我国也是大势所“求”,不少行业都期盼能尽早打破三网之间的经营藩篱。目前,我国已基本具备进一步开展三网融合的理论基础、网络基础、技术条件和市场空间,加速推进三网融合的时机已经更加成熟。可以说,三网融合是一场技术革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奠定了三网融合的厚实基础,尤其是宽带基础设施更是三网融合的物理基础。
其实,“三网融合”是中国式术语。无论是全球范围内的标准化组织,还是学术界都没有这一术语。只有“融合(convergence)”或“三重业务捆绑(tripleplay)”两个词。前者是一个很宽泛的术语,不单指三网融合;后者概括了三类业务应用(声音、图像和数据)的融合。因此,三网融合没有严格的概念,按照国际电信联盟的定义,三网其实都属于通信范畴,只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独立发展起来并形成了各自的技术特征、市场、产业链和监管框架。又由于技术的进步和信息通信业的发展,推动了三网实现融合,顺应全业务的发展趋势。
在我国,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三大网络的融合。具体是指技术层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互联互通,物理资源上相互共享,业务层上交叉渗透,应用层上采用统一的IP通信协议,经营层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行业监管政策和监管架构层面上终将实现融合与统一等,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现阶段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目前,我国的三网融合具体内涵主要是指广电网通过改造以后,除了有线电视业务以外,还能够提供互联网业务、电话业务;电信网除了提供固定电话业务,还能提供部分视频业务,并能传输广电网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三网融合(convergence)不是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integration),不是一个网络替代另一个网络,也不是以某一个网为基础而综合形成三个网。三网融合的重点是业务上的融合,即在同一个网络平台上可以同时开展声音、图像和数据等多种不同业务,并朝着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方向发展。三网融合是一个世界性业务融合的大趋势,差异化的业务融合才是主流。因此,如果广电运营商要真正地发展成为一个多业务网络运营商MSO,前景虽可观,但任重而道远。
据资最新料显示:目前,我国有线电视用户数已达到1.74亿,在数量上是美国有线电视用户的2.5倍,是世界第一大规模。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近7.2亿户。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年增长率为28.9%;宽带网民规模达到3.46亿人,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0681万(占整体网民的27.8%);手机网民规模达到2.33亿人,占整体网民的60.8%。因此,相对于庞大的消费者而言,目前三网融合的用户数非常少。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