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电力 > 风能 >

朱永芃:发展风电产业 推动能源变革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网站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6-22 12:20 
核心提示:当前,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中国政府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以新能源为代表的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作为中国国有大型发电企业之一,近年来在推动能源变革、大力发展新能源方面进行

当前,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中国政府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以新能源为代表的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作为中国国有大型发电企业之一,近年来在推动能源变革、大力发展新能源方面进行了积极地实践探索。

国内外风电产业发展形势

随着全球性的能源短缺、油价攀升、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问题日益突出,积极推进能源革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寻找可持续发展途径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大战略选择。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制定了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相关的目标或政策,许多国家发布了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或电力比重达到15%至25%的目标。在各国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近几年全球风电发展势头强劲。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的统计,2010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3580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1.94亿千瓦,比2009年(1.59亿千瓦)增长了22.5%,从2005年到2010年,世界风电装机容量年均增长26%。

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支持风电发展。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正式颁布实施。此后,国家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法规,为风电产业的电网接入、电量收购、电价分摊和结算等方面提供了法律保障。特别是2009年出台的《关于完善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规定按照四大风能资源区统一执行标杆上网电价,消除了招标电价和审批电价的不确定性,增强了发电企业投资风电的信心。

风电产业正在成为富有活力、最具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几年我国风电事业发展极为迅速,各大发电企业纷纷投资风电。“十一五”期间,中国风电[0.71 2.90%]连续五年翻番增长,从2005年底120万千瓦,增长到2010年底4230万千瓦(并网装机3107万千瓦),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

中国国电风电发展情况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是以发电为主的综合性电力集团,世界500强企业。近年来,中国国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了“以大力发展新能源引领企业转型,建设一流综合性电力集团”的战略目标,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初步形成了以电为主,煤炭、高科技、物流、金融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格局。

中国国电风电产业起步于1991年,是中国最早开发风电、规模最大的风电企业。目前,中国国电已经形成了风力发电、设备制造、技术服务等一套完整的产业链条,拥有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能力突出的专业人才队伍。在风电装机容量、建设规模、储备容量、装备水平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均保持着中国和亚洲领先地位。

中国国电风电发展历程,是我国风电产业发展历史的缩影,具有鲜明的特点:

(一)风电发展保持全国领跑地位

中国国电于组建之初接收了原国家电力公司系统全部风电资产。中国国电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将风电作为电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按照“以规模化建设带动产业化发展”的发展思路,着力实施六大风电基地的战略布局,赢得了发展先机。

2003年以来,中国国电所属龙源电力[7.27 -0.41%]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风电投资和经营主体,稳居中国风电领跑地位,创造了风电开发建设的“龙源速度”。“龙源风电”成为中国风电产业的靓丽名片,在“亚洲500最具价值品牌”中排名第89位。2009年12月,龙源电力在香港H股成功上市,募集资金177亿元,总市值进入世界风电企业前三名。龙源电力是央企首个海外上市的新能源公司,创下中国电力[1.87 0.54%]企业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融资额最大、市盈率最高等多项第一。

目前,中国国电已基本形成“集团公司战略引领、专业公司服务保障、分(子)公司全方位推进”的风电开发格局。截至2010年底,风电总装机达到895万千瓦,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位,占全国风电装机约四分之一。在风电资源储备方面,积极争取国家规划的大型风电基地资源,目前储备容量超过9000万千瓦。按目前发展速度,集团公司2012年将实现风电装机超过1500万千瓦,2015年将实现风电装机超过2500万千瓦,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二)着力打造风电全产业链

中国国电着力打造风电全产业链,所属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作为风电设备制造主体,建立了从变桨控制系统、齿轮箱、电机、变流器、叶片等核心零部件制造到风电整机生产的综合生产体系。其中1.5兆瓦风电变流器作为“中国芯”,成功打破了外国企业的垄断地位,填补了国产变流器的空白。风电整机产品已拥有从1.5兆瓦常态型、低温型、防风沙型、高海拔型到3兆瓦海上风电的多元产品序列,可为我国多样性的风资源条件提供多元化的产品服务,2010年整机制造能力达到2000台,在国内风机制造业排第三位。目前正在研制电网友好型风机、6兆瓦海上风机。

风机制造企业实现产业化发展,目前已建成保定、连云港[9.08 1.34% ]、赤峰三大风电整机制造基地,在建长春风电整机制造基地,初步形成机组设计、生产制造、工程承包、研究开发、技术服务的制造服务体系,覆盖全国主要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目前,已启动欧洲风电研发中心的组建工作,并将以此为平台打造全球研发体系,大力发展更大功率风力发电设备,通过6兆瓦、10兆瓦等风电设备的研发,带动我国风电行业的技术升级。

到2012年,中国国电将拥有1.5兆瓦至6兆瓦全系列风机,新一代陆上风机和3兆瓦风机比例将占到40%,并建成风电产业自主创新试验基地,形成完整的生产链配套能力,建立起覆盖全国主要风场的风电整机制造体系,成为国内第一、世界领先的风电制造产业。到2015年,新一代2-3兆瓦陆基和5-6兆瓦海基风机成为主力机型。2020年争取实现10兆瓦海上风机成为生产的主力机型。

(三)精心构建风电技术支撑体系

经过长期积累和精心打造,中国国电初步构建了风电十大技术服务支持系统,形成了在前期测风、设计咨询、设备采购、运行监控、检修维护、技术研发、专业培训等多个领域的独特优势。经国家有关部门授权批准,中国国电成立了“国家能源风电运营技术研发中心”和“风电设备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站在服务行业的高度,组织开展相关研究,引领中国风电产业技术升级。

中国国电注重风电专业人才培养,造就高素质的风电技术研发与管理队伍。建立了国内首家风电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形成了专业水平提升、岗位技能提升和个人素质提升的风电专业培训体系。打造一流的勘测设计队伍、一流的工程建设队伍、一流的运营维护队伍和一流的技术研发队伍,集中了业界知名、经验丰富的风电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和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批复,成立了“国电龙源风力发电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

(四)努力提高风电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

中国国电风电场目前主要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新疆、甘肃、河北、东南沿海等风力资源丰富地区,与国家重点基地规划一致。几年来,集团公司打造了一批风电场精品工程,先后建成吉林通榆20万千瓦、包头巴音20万千瓦、江苏如东15万千瓦3个大型国家特许权项目和甘肃瓜州30万千瓦国产化示范项目,先后有一大批项目获得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江苏龙源如东特许权二期项目成功入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建设工程”。在生产经营方面,2010年,集团公司风电发电量118.7亿千瓦时,所属风电场平均发电利用小时数超过2200小时,风电机组可利用率接近98%,各项指标均优于行业平均水平;风电度电盈利能力、每千瓦盈利能力、资本金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全国领先。(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