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电力 > 电力上网 >

电改重启需自上而下 竞价上网尚难实施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王秀强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4-28 10:30 
核心提示:在电改过程中,外部经济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一次能源价格出现大幅上涨。这是改革之初没有预料到的。”原能源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朱成章说。朱本人深度参与第二轮电改思路论证。

转眼,电改步入了第十个年头。

2002年2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亦称“五号文件”)。电力体制第二轮改革启动,确定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和竞价上网五大任务。

如今,五项改革仍然在继续,然而10年光阴终究没磨出一把好剑,电力市场并没有最终形成。

现存的市场格局让外界甚为感慨:政企分开不到位,厂网分开不彻底,主辅分离形成新垄断,输配分开陷入停滞,电网统购统销,电力调度不独立,发电企业与大用户不能直接交易,电力市场监管乏力……
以至于国家电监会第一任主席柴松岳在2012年“两会”期间连连摆手,“电改没有达到当初中央设计的目标”。

国研中心产业部部长冯飞直言不讳地指出,“目前电力体制非计划、非市场,最为糟糕。”因改革滞后,电力市场化改革与计划体制交叠,电力工业矛盾重重。“犹如一个壮汉,被捆住手脚,限制自主发展。”一位电力改革派专家说。

是什么让电力改革如此步履艰难?

一位体制内官员如是对本报记者评价,“目前,无论项目建设、电量交易、电价形成、发电量分配都掌握在政府部门或垄断企业手中,根本没有电力市场。如果不加紧推进改革,再过十年,仍是现在的格局。”

多位接受采访的专家一致认为,未来的电改需要高层自上而下强有力的推进,否则又将进入下一个徘徊期。

改革的与未改革的

电改的成就之一是让经济告别“硬缺电”,但“软缺电”挥之不去。

2002年厂网分开以来,国内发电装机快速增长,到2011年底,9年时间新增装机7亿千瓦,相当于1949——2002年53年全部装机容量3.5亿千瓦的2倍。

厂网分开使电源建设由计划转向市场竞争,竞争降低火电工程造价。国家电监会《“十一五”期间投产电力工程项目造价监管情况》专项通报称,“十一五”期间新建火电工程决算一项可减少投资约196亿元。

与此相比,电网企业造价控制的内在动力有差距。报告显示,“十一五”期间投产交流输电线路工程单位造价比“十五”上涨17.93%。

同样来自电监会的统计显示,2010年主要电网企业输配成本合计4222.4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92%。而2006年,这一数据是2000亿元左右。

在电改过程中,外部经济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一次能源价格出现大幅上涨。这是改革之初没有预料到的。”原能源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朱成章说。朱本人深度参与第二轮电改思路论证。

基于煤价快速上涨,作为过渡方案,2004年我国出台煤电联动政策。但该政策并没有执行到位,自改革至今煤炭价格出现2.5倍以上的上涨,但电力销售价格仅增长30%——40%。

改革十年来,煤价大幅上涨、输配电成本提高,但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却由政府管制。基于此,火电企业盈利能力走弱,甚至亏损。(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