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装备国产化大提速 五大瓶颈尚待突破(2)
风电装备国产化已拉开序幕
近年来,我国风电装机增长迅速,2006~2010年风电总装机容量从260万千万增长到4182.7万千瓦,2010年新增风电装机1600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和新增装机容量均居世界第一。
与此同时,我国风电装备国产化率也不断提高,但少数关键、核心部件仍需要进口:风电变流器是风力发电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通过整流、逆变原理将不稳定的风电变换成为电压、频率、相位符合并网要求的电能的控制装置。目前,风电变流器95%依赖进口。东吴证券分析师黄海方认为,国产风电变流器价格比国外产品低约1/3,可以有效降低整机成本,在日益明显的成本压力下,变流器国产化的要求更加迫切。国产化起步较早的公司和与下游整机厂密切合作的公司将在变流器国产化过程中占有优势:变流器国产化进程刚刚拉开序幕,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光伏装备国产化在路上
在去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表示,快速实现太阳能电池生产装备国产化以推进我国太阳能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并具备现实可行性。当时,他提出了加快建设国产化装备开发基地、建立多层次的开发专项基金和支持国产装备的示范应用等推进光伏生产装备国产化的三项具体措施。
而今,已过去一年时间,我国光伏装备国产化情况如何?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业内人士大多认为,我国在光伏设备国产化方面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未来仍有更长的路要走,还有更多的工作去做。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对记者表示,目前已实现国产化的生产设备包括单晶炉、铸锭炉、封装线等,而氢化炉、多线切割机、自动焊接机等设备仍需进口,但未来都有望逐渐实现国产化。
今年初,我国首台代表着国际尖端技术水平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关键生产装备——等离子体增强型化学气相沉积装备(PECVD)在上海理想能源设备公司正式下线,引起业内高度的关注。王斯成表示,这台设备虽已研制成功,但尚未投入使用,其效果如何,是否具备替代同类进口装备的能力,仍有待进一步观察。但“我国光伏生产装备将逐步实现国产化,这是一个必然趋势。”
五大瓶颈尚待突破
尽管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取得了诸多成就且未来发展形势一片大好,但仍有不足之处,亟需改进和突破。
在“中国高端装备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司长李冶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电力装备要实现五大突破:
第一是风电装备质量问题。由于风机大多是在恶劣环境中运行,要做到高可靠性、高寿命非常不容易,因此今后仍将强化风机质量,以避免全国遍地都是风车,但是一年发电量没多少的情况出现。
第二是并网问题。由于很多风机发电具有间歇性的特点,在并网时就需要用到变流变频设备,而这类设备核心技术就是电力电子和自动化控制技术,这一直以来就是我国的弱项。
第三是核电装备问题。核电发展中最受关注的就是安全问题,核电的特殊性使其所犯的任何一个小错误都可能成为致命性的错误,对整个产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这对相关装备制造水平提出了很高要求。
第四是常规电力装备仍有很多问题尚未解决,如火电厂辅助设备、燃气轮机国产化问题等。
第五是智能电网、特高压工程建设所需装备问题。在智能电网方面,我国有一大批设备还不行。过去我国机械行业分工很细,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是分开的,而智能电网所需设备要求一次、二次相结合,这一问题有待解决。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