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银行卡 千亿盛宴已开启
相对于传统的磁条卡的发行成本,新推广的芯片卡成本是其10倍左右,再加上POS机及ATM机等终端设备更新的费用,推进金融IC卡全面发行工作将会产生超过千亿元的“蛋糕”供相关公司切分。
这年头,凡人均是有卡一族,而且每个人少则几张卡,多则十几、几十张卡,但是一旦这些卡都将废弃,并要换成新的卡,这个市场该有多大?谁又将加入这条利益链,成为“蛋糕”的瓜分者?
何为金融IC片?
“蛋糕”的始作俑者是央行。
日前,央行专门发文,为IC卡发行列出时间表,要求工、农、中、建、交和招商、邮储银行应在6月底前,开始发行金融IC卡;2013年1月1日起全国性商业银行均应开始发行金融IC卡;2015年1月1日起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重点合作行业领域,商业银行发行的、以人民币为结算账户的银行卡均应为金融IC卡。
那么IC卡与我们正在用着的磁条卡又有什么区别呢?
事实上,两者在外形上没有太大区别,IC卡只是在卡片正面植入拇指盖大小的芯片,等于加上了一道安全锁。中国银联的相关人士介绍说,芯片卡不易被伪造,可以有效防止卡片被盗刷,也可以存储密钥、数字证书、指纹等信息,还具备脱机小额支付、即刷即走的快速支付功能等。
换言之,银行卡由磁条卡向IC卡转移(简称EMV迁移),利用安全性更高的智能IC卡来代替磁卡,以有效防范诸如制作和使用假信用卡、信用卡欺诈、跨国金融诈骗等各种高科技手段的金融犯罪。
据了解,国内首张芯片卡发行于2005年,截至2010年末的发卡数量仅仅突破900万张。另据统计,2010年底,银行卡发行量为24.15亿张,IC卡占比不到0.4%。这一数据在印证IC卡推进缓慢的同时,也预示着未来广阔的市场空间。相对于传统的磁条卡的发行成本,新推广的芯片卡成本是其10倍左右,再加上POS机及ATM机等终端设备更新的费用,推进金融IC卡全面发行工作将会产生超过千亿元的“蛋糕”供相关公司切分。
IC卡制造商受益首当其冲
2011年,可谓是金融IC卡元年。它的到来,IC卡相关制造商也随之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此前,相关机构预计2011年IC卡发卡量约为5000万张,而实际上,由于“被硬性”要求在今年6月底前发卡的银行要比预期的多出2家,因此2011年IC卡发卡量存在超预期可能。
假设以后每年新发银行卡2.5亿张,再假设那24 亿张存量卡在4 年内会更换一遍,那么未来几年每年的银行卡需求量就约为8.5亿张。如果所有的新发卡和更换卡都用IC卡,考虑到规模效应、假设未来银行IC卡的单价平均按10元计,那么每年的市场空间就是约85亿元。
当然,这么大的一个浩大工程,首先得到“蛋糕”的是卡片的相关制造商:一是芯片制造商,如晶源电子(002049)、大唐电信(600198);二是IC卡厂商,如恒宝股份(002104)、东信和平(002017)、东港股份(002117)。
晶源电子(002049):芯片厂商的代表。同方微电子注入该公司后,其主营业务集中在芯片领域,凭借同方的实力和影响力,公司在金融IC领域空间巨大。
大唐电信(600198):假设大唐电信只在其中分得1/3,那么每年会新增收入8亿元。
恒宝股份(002104):IC卡行业龙头企业,其年生产能力达数千万张,由此不难看出,银行卡业务升级为智能卡板块公司提供了新的成长空间。经估算恒宝股份每年会新增利润5.6亿元。
东信和平(002017):公司被确定为中国银行磁条卡等项目供应商,有效期两年。假设东信和平能在银行卡领域占有5%的市场占有率,那么每年会新增收入4.25亿元,经估算每年会新增利润8500万元。
东港股份(002117):拟公开增发投资智能卡制造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主要生产银行磁条卡和生产符合EMV标准的IC银行卡。(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