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云计算 >

云计算快速发展 ICT的融合时代

来源:未知 作者:东北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3-01-09 19:07 
核心提示:大数据究竟是什么?研究机构Gartner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具有更强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和高增长率及多样化的信息资产。世界经济论坛在2011年发布报告,认定大数据为新财富。而麦肯锡公司通过分析后也认为,数据

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这更是一个融合的时代。2012年之前,ICT领域从未有过如此富有深度和广度的融合。无论是蓬勃发展的云计算、方兴未艾的大数据,还是为我们描绘了更美好未来的智慧城市,都是CT和IT碰撞、交汇的产物。在产业界线日渐模糊的今天,融合正被赋予更加特殊的意义。告别了单纯的CT和IT,具有更强生机的ICT为我们生动诠释了“1+1>2”的魅力——以云计算为基础的云服务带来了计算资源的灵活利用;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演进架起了通向智慧城市的桥梁;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成为了新型生产资料;绿色ICT正在帮助更多产业实现节能降耗……

云计算加快“落地”步伐

 从曾经虚无缥缈的概念到现在触手可及的应用,2012年的云计算正在加快“由虚入实”的步伐。随着越来越多的云技术被用在实处以及更多成熟云服务的涌现,2012年被业界称作云计算的“落地年”。

“中国的云计算正在快速发展”。在不久前召开的2012国际云计算大会上,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陈俊亮对我国的云计算发展给出了如此判断。他认为,目前在产业链各环节的积极推动下,我国的云计算正加快“落地”步伐。而最为直接的印证就是,国内的许多企业已经开始优化IT基础构架,并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私有云上。同时,云产业已经成为各地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的焦点,许多地方政府纷纷开始支持云计算产业发展,各地掀起了一股云计算建设的热潮。

作为典型的云计算应用形式,我国的公共云服务也正在蓬勃发展。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公共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35亿元左右,较2011年增长70%,远超于同期国际市场增长速度。阿里巴巴、盛大、百度、腾讯等大型互联网企业和软件企业成为当前国内云计算主要服务企业,并初步形成一批公共的云服务。与此同时,国内的私有云建设也正在电信、能源、电力、医药等行业的大型企业中推广开来,如三大电信运营商均开展了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内部信息化系统改造、中石油规划了集团级两地三中心的云计算数据中心,以及11个区域数据中心。此外,部分发达地区也开始将电子政务和社会信息化系统向云计算模式迁移,如山东青岛市就建设了全国党政系统的第一个电子政务私有云平台。

尤为可喜的是,云计算服务在国内市场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在2012年得到了显著提升。工信部电信管理局巡视员张新生透露,目前国内公共云服务的用户群体仍以中小企业为主。据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针对国内500余家小型企业IT人员的一项调查显示,云计算的知晓率已经达到了80%以上,其中30%左右的企业已在不同程度地使用公共云计算服务。国内用户在云服务性价比、售后服务、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的满意度均达到80%左右。

在产业链日渐完善的基础上,我国云计算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能力也在2012年得到了加强。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文剑处长透露,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云计算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能力。在虚拟化软件、云网络设备等云计算基础设施及技术方面,国内的企业已具备了一定的研发能力,产品得到了应用。一些互联网和电信运营企业开始探索和运用一些节能技术,并取得明显成效。在云计算操作系统方面,华为、浪潮、中国移动等企业均推出大规模计算存储资源管理的云平台产品。

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云计算产业的发展也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目前,我国政府正在完善法规制度,营造有利于云计算发展的法规政策体系,推动云计算安全、规范、有序发展。同时,在政府机构、行业组织以及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还在积极推进建立云计算标准和服务规范体系,为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奠定基础。

虽然相较于国外发达市场,我国的云计算发展仍处于发展初期,仍然存在产业环境不够完善、产品成熟度不高、研发能力不强以及各地云计算中心建设缺乏规划等诸多问题,但是发展中的问题需要在发展中解决,这些不足都将会在未来随着云计算的进一步发展而得到弥补和解决。2013年我国的云计算发展将更加值得期待。

ICT引领“绿色增长”

绿色ICT,毫无悬念是2012年度行业的一个热词。在过去的一年,ICT行业一方面加大自身的“绿色化”速度,在绿色通信、绿色制造、绿色物流、节能网络设备、网络IP化等方面励精图治;另一方面,ICT产品与技术正在加快与传统行业融合,促进传统行业的“绿色化”,在智能电网、智能建筑、智能物流、无纸化媒体、视频会议等领域大显身手。

“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把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作为重要的约束性指标。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全面推动我国环境保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提高节能降耗和低碳环保意识等相关政策,为绿色ICT的诞生提供了政策土壤。

在行业自身发展方面,去年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在北京首次发布一项全国性的信息通信技术行业对绿色ICT认知调研。结果显示,业界对绿色ICT认知较高。与其他行业相比,通信业在技术节能方面先行一步,目前已经通过大量技术应用实现节能,如手机信息、电视电话会议、电子邮件、智能化管理、智能交通系统、智能建筑等,同时拥有一大批通信业正在应用的新技术,其中“光进铜退”、新型低功耗基站、软交换等。这些已被国资委列为技术节能的典型案例。从交换机到个人终端再到成套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无不显示出ICT设备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对绿色的追求之心。此外,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等服务的深度融合,把之前散落在各处的资源有机整合起来,让资源通过重新排列组合提高运行效率,减少能耗。

ICT技术的应用也为其他行业的节能减排作出了贡献。ICT在移动办公、视频会议、视频监控等领域的应用让传统产业减少运营成本;在传统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在设备制造、工程设计、网络建设和运营维护等领域的节能,让传统行业“如释重负”;在研发设计、工艺过程和生产的管控等各个环节,ICT同样能为工业能源管理降本增效。此外,绿色ICT在智能城市的污染排放以及能源利用等环节的表现也可圈可点。(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