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云计算 >

软件重新定义数据中心 云计算的基石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作者:郭涛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3-01-09 18:37 
核心提示:VMware公司近期发布的云成熟度指数(针对亚太及日本地区)显示,在过去12个月中,中国企业采用云计算的比例保持了大幅增长的态势,31%的受访企业表示已经在使用云计算技术,而2011年这一比例为20%,2010年仅为16%。

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Software-Defined Data Center,SDDC)其实脱胎于软件定义的网络(SDN)这一概念。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简单说就是虚拟化、软件化数据中心的一切资源,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安全等。

数据中心的所有资源都应该变成一种IT服务提供给客户,而只有通过自动化的流程与软件方式才能提供这种IT服务。数据中心的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从物理环境到虚拟环境,再到云计算环境。在数据中心的这一演进过程中,如果能将硬件和软件抽象化,就能不断提高数据中心的敏捷性和自动化程度。2012年,整个数据中心市场已经到了迈向下一个发展阶段的时候,人们已经为迎接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做好了准备。

加速云落地

VMware公司近期发布的云成熟度指数(针对亚太及日本地区)显示,在过去12个月中,中国企业采用云计算的比例保持了大幅增长的态势,31%的受访企业表示已经在使用云计算技术,而2011年这一比例为20%,2010年仅为16%。中国企业正处于从虚拟化到云计算的过渡期。云成熟度指数显示,67%的中国企业已经采用了虚拟化技术,90%的企业认为虚拟化是走向云的必要条件。

虚拟化主要解决了如何构建统一的资源池、实现软件和硬件松耦合的问题,而云计算则要解决资源的自动化配置、调度、管理以及应用交付等问题。从基础架构的虚拟化到整个IT系统的自动化,还要实现云交付,这中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有人说,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是云计算的基石。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是一个具有高度灵活性、弹性和可靠性的全自动化的数据中心,可以作为云计算运营平台的支撑。现在,人们已经普遍接受了服务器虚拟化,下一步被大规模虚拟化的将是存储、网络等。在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里,客户不仅可以轻松获得所需的各种物理资源,而且能够按需进行扩展或收缩。更重要的是,这些虚拟化资源的部署和调配变得非常方便和快捷。

构建一个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主要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虚拟化数据中心里的所有资源;第二步,通过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对所有资源进行管理。当前,许多用户的数据中心环境是异构的,既包括虚拟化的设备,也包括一些因某种原因不能被虚拟化的物理设备;既包括私有云,也包括公有云。因此,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一定要能够支持异构云环境。VMware新推出的vCloud Suite 5.1就是一个针对异构云的管理软件套件。许多像VMware这样的软件厂商都开始在云管理产品上发力。

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将成为数据中心演进的一个新方向。IT厂商不仅需要在技术和产品、合作伙伴以及销售模式等方面做出调整,更需要加强对整个市场的培育。

软件成主导

一提到云计算,就不能不提生态系统,因为云计算这幢大厦不是凭借一个厂商的力量就能建成的。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同样需要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

IT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硬件上。不仅软件厂商坚信软件将在云计算数据中心里起到关键作用,就连硬件厂商也越来越强调软件的核心作用。未来在数据中心里,软件可能打败硬件,成为数据中心新的主导。一方面,服务器等硬件的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虚拟化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消除了不同厂商硬件之间的差异性,这使得硬件设备在数据中心里成了一种通用化的硬件平台。在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里,用户使用哪个厂商的硬件设备变得不再重要。硬件的差异化或附加价值更多地通过软件来体现。

在这种趋势下,软硬件的整合日渐流行。近两年,许多厂商陆续推出了一体机解决方案,包括大数据一体机、数据备份一体机、云计算一体机等。这些一体机解决方案很好地将服务器、存储、网络甚至应用软件集成在一起,并且在出厂前就完成了预配置和预测试,到用户现场后安装十分快捷,从而进一步简化了应用。软件硬件化的趋势,不仅让一体机这类产品脱颖而出,而且让人们逐渐意识到了软件的重要性。

在国外,企业用于硬件采购的资金大约占IT总预算的50%甚至更少,其余的资金则用于购买软件和服务。但是在中国,企业用于硬件的投资为70%~80%,而用于软件的采购费用非常少。随着人们对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的概念逐渐认可,软件未来将成为企业采购的重头戏。

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不是宣布硬件的死刑,但是如果没有创新的技术、多年的技术积累,同时不具备规模和成本效益的厂商,今后若想在硬件领域内异军突起,概率会非常小。一些传统的以OEM业务为主的硬件代工厂商,可能会在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时代重新崛起。它们在提供软硬件整合的解决方案方面更有优势。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