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云计算 >

中外智能电网云计算对比

来源:中国电子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3-01-07 18:26 
核心提示:电力行业的应用特点非常符合云计算的服务模式和技术模式。云计算就是将原本分散的资源聚集起来,再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受众,实现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

电力行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属于公共服务的范畴。电力行业的特殊性要求电网企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利益相关者和环境负责,实现电网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协调统一。同时在增加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落实宏观调控政策、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电网企业应发挥积极作用,展示电网企业良好的形象。

电力行业的应用特点非常符合云计算的服务模式和技术模式。云计算就是将原本分散的资源聚集起来,再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受众,实现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采用云计算,不仅可以实现电力行业内数据采集和共享,最终实现数据挖掘,提供商业智能BI,辅助决策分析,促进生产业务协调发展,也可以帮助电网公司将数据转换为服务,提升服务价值,实现信息神经网络融合。国内外在智能电网云计算研究与应用现状如下:

一、国外智能电网云计算应用及发展

美国:2009年1月,奥巴马发布了《复苏计划尺度报告》,宣布将铺设或更新3000英里输电线路,并为4000万美国家庭安装智能电表,标志着美国已经将智能电网上升为国家战略。美国顶级IT企业IBM、Intel、Microsoft、Google、Apple及云计算新贵salesforce.com等,均以各自优势的技术切入智能电网市场。可以说,云计算在美国电网企业的应用发展将成为全球电网行业的风向标。

欧洲:2006年,欧盟理事会的能源绿色书《欧洲可持续的、竞争的和安全的电能策略》明确强调,智能电网技术是保证欧盟电网电能质量的一个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在欧洲,电力发展模式向分布式发电、交互式供电等方向过度,智能电网的应用更加强调环境保护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这是引领国际电网发展的另一大趋势。目前,美国IT巨头Microsoft、IBM、Amazon等纷纷抢滩欧洲电网云计算市场,但受阻于欧盟不统一的法规和心理认识。

日本:日本智能电网的重点领域是新能源领域。目前,日本的配电网已经非常先进,但是,随着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供应的增加,需要引入智能电网云技术,确保供电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日本智能电网还提倡“能源信息化概念”,除了注重大规模的输电网智能化外,更加注重家庭与社区的高效率用电问题。日本重视开发家电对电力与能源消费的“可视化”控制体系和电力信息传送控制平台。因此,云计算在日本智能电网的发展将具有日本特色。

二、国内智能电网云计算应用及发展

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首次提出智能电网发展目标: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极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国网、南网都积极参与智能电网标准的制定工作。2010年,智能电网成为国家战略。

在理论上,智能电网形成了电力大系统优化调度的清华学派,武建东教授提出了“互动电网”的新理论,两大电网公司分别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在实践上,两大电网公司争相布局云计算战略,数据中心基于虚拟化技术进行资源整合,同时开展搭建基于SOA架构的综合技术平台。

国家电网建成智能电网云仿真实验室。该实验室以建设智能电网云计算中心为使命,重点开展了智能电网云操作平台、智能电网云分布式数据库、智能电网云资源虚拟化管理平台和基于智能电网云操作平台的十大典型应用,包括云资源租赁系统、智能电网云搜索、智能电网云百科、云化数字图书馆、云化专利检索系统、国际合作业务云应用系统、智能用电海量信息存储与分析、电力视频云等。

南方电网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广东电网为例,自2008年以来,以创先为载体,围绕科学发展上水平这个核心目标,开展了包括电网企业公共信息模型(ECIM)、数据资源规划、SOA技术规范、信息安全防护技术规范等一系列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制定;开展了“智能电网信息支持技术研究”、“智能电网的信息技术体系研究”、“智能电网与信息技术综合研究”及“云计算在电力行业的高级应用”等课题研究。而这些都是智能电网、云计算技术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观点

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型,云计算具备可靠性高、数据处理量巨大、灵活可扩展以及设备利用率高等优势,特别适合智能电网建设对信息技术的要求。因此,在智能电网技术领域引入云计算,能够在保证现有电力系统硬件基础设施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对当前系统的数据资源和处理器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大幅提高电网实时控制和高级分析的能力,为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云计算与电力行业的结合既避免了云技术的公共不安全性,又适合电网这样的大型电网企业建设。将云计算引入电力系统,在现有电力内网的基础上构建电力云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趋势。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