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云计算 >

Gartner指出云计算不仅仅关乎IT

来源:CCTIME飞象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12-11 10:49 
核心提示:随着这种思想的发展,云计算的重点将转向利用其作为服务交付机制来提供非IT能力,例如工资、印刷、物流和电子商务等。在这种情况下,云计算使交付的服务不是来自于传统意义上的IT公司。到2015年,Gartner预计,20%的全球500强非IT企业将成为云服务的提供商。

在过去的两年里,“云”这一词一直盘旋在高管的头脑中,几乎在任何一个机场都能看到关于云的巨大宣传广告。时至今日,云的重点依旧是IT相关的提供商交付IT相关的能力,主要是用在一些由IT部门负责管理的事情上。

到2013年,云计算在总体IT预算中的比例预计增长到20%,甚或更多。Gartner研究显示,已经有大量非IT人员参与到云服务的决策中,金融、营销、人力资源和其他业务部门实际在云服务中投入了10%-30%的时间。

尽管这是一个技术的发展,然而今天许多关于云计算作为一个业务平台的可用性的问题却是非技术性的。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将更好地理解云计算是交付“通过IT获得能力”的一种手段,而非仅仅为“IT能力”这一原则。

随着这种思想的发展,云计算的重点将转向利用其作为服务交付机制来提供非IT能力,例如工资、印刷、物流和电子商务等。在这种情况下,云计算使交付的服务不是来自于传统意义上的IT公司。到2015年,Gartner预计,20%的全球500强非IT企业将成为云服务的提供商。

这一情况已得到相关实例的验证。大型零售、金融服务、政府和媒体组织已经开始认识到供应链能力,并不只是通过他们的实体或是在线的商店被商业化。由于拥有离散功能,他们有其自己的收入潜力。我们已经看到分销业务也正在采用同一战略。

这一趋势并没有被云计算完全的启用或严格地定义。其背后已经有几个相关的趋势实际上推动着业务发展,例如,许多主要基于信息的行业的加速数字化或“超数字化”,像金融服务、教育、通信和媒体、政府和特定行业中介(像旅游和保险)。这些行业交付非物理的数字化服务,越来越多地是在线交付。此外,许多企业一直在探索朝由开放式创新等驱动流程外化的方向发展。

非IT组织通过云提供非IT能力这一转变将意味着更多的技术决策将在IT组织之外被制定。最终,这些服务将绑定到那些能被特定流程拥有者完全理解的服务水平协议上。然而,当妨碍企业直接提供服务的障碍得到缓解时,管理数据的需要和整合的需求仍然存在。这不仅仅是一个问题,这为IT部门重新定义其作为服务提供者的价值主张展示了另外一个机会,要么通过消费或通过基于云的服务来提供。

由于非IT部门拥有通过云外化业务的能力,他们将直接与传统上有这方面能力的IT组织一决高下。在有云计算之前,这要求一个公司作为IT公司来运营的努力需要在解决方案的构建和分配时就考虑诸多技术相关的问题。云计算从根本上降低了非IT公司提供IT相关能力的障碍,从而为许多公司开辟了新的收入来源。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