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云计算 >

微软贺乐赋:80%的创新应用从云计算中涌现

来源:和讯科技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12-10 10:24 
核心提示:事实上人们也是以移动的方式来去在日常生活中获取访问数据,还有社交的趋势。在欧洲到中国这个趋势席卷全球非常有意思,在中国事实上社交网络的趋势非常的强,甚至这种社交网络的手段也被引入到了商业界。对于中国的消费者来说,事实上确实是非常能够代表这方

2012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12月7日在京召开,年会将以“创新融合驱动经济发展”为主题,和讯网作为特约财经媒体,对本次会议进行全程报道。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贺乐赋在演讲中表示,80%的新的应用是在云计算中涌现出来的,微软在今年发布了Windows8,体现了云和服务的融合。

以下为贺乐赋演讲实录:

下面我是用英文为大家发言,我尽量的慢一点为大家来介绍,非常抱歉不能够用中文来为大家做演讲,谢谢。

在这里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云以及云的创新,云为信息产业带来的革新。非常有意思,我有机会来谈变革这样一个主题,我是十个月之前来到了中国,中国本身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而我觉得我正在中国这样一个变化的时刻来到了这里,所以我非常高兴能够在里这为大家分享一下微软以及我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见解。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张照片,我选用他作用我的起始照片,是想反应我的这样一种印象。我认为信息产业,大家一直是认为信息产业是世界的基石,是业务的基石,但是我认为其实正好相反,人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们应该从人的角度,人们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角度呢去看待事情。当然我们还是要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去分析问题,首先我们知道目前主要的推动因素有两个。

第一,就是设备,各种类型的设备的不断的涌现,而中国就是面临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而设备的变化也改变了人们的行为。另外一个推动因素就是IT的消费者化。在另外一个方面我们看到了巨大的机会能够把更多的技术带到市场上来,我们认为产业界把这个新的技术,新的机会称之为云计算,云计算正在带来一场革命,他改变了我们对市场的看法。

我们来看一下在未来的十年有哪四大趋势?

我们先来看一下数据,中国产生的一些数据。我个人其实也体会到了这些大的趋势,大的变革,大的变化,我们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下有关这四大趋势的一些核心的数据,对于中国来说有3.5亿的网民,可以说这已经超过了美国的总人口数,这就说明了对技术的巨大需求,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去支持,去满足这样一个需求。

事实上人们也是以移动的方式来去在日常生活中获取访问数据,还有社交的趋势。在欧洲到中国这个趋势席卷全球非常有意思,在中国事实上社交网络的趋势非常的强,甚至这种社交网络的手段也被引入到了商业界。对于中国的消费者来说,事实上确实是非常能够代表这方面的趋势。

我们看到有80%的新的应用是在云计算中涌现出来的,微软在今年发布了Windows8,这很好体现了云和服务的融合,确实我们也看到了这能够为大家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我们大家来看一下大数据,我们看到事实上已经受到了CIO重视,49%的CIO把大数据看作是他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在谈一下微软,微软来应对,来去顺应这四大趋势,采取了非常独一无二的态度。事实上我们一直在谈消费者和企业,我们非常清楚这一点。当然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相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这是一个全方位需求的满足。不管你是消费者还是一个商人,事实上从根本上来说你还是一个人。

我们希望非常的明确,在这方面要不要体现出来。在我们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上,我们要保证能够去为消费者,为企业提供相关的服务和技术。在这里面有三个基本点,也就是应用和平台以及我们的解决方案带来的灵活性。从大企业到中等企业到小企业到个人,同时它有第三个基本点,我们致力于去提供这种企业级的技术和方案,能够为企业找到这样的一些优势,去更好的利用发布这些趋势带来的机会。

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做移动的时候,必须要实时的连接性,同时要有机会去更好的利用到社交网络带来的便利性,这也是为什么微软最近收购了YMEER,这也是为什么在WindowsPHONE。

我们为中国市场带来了一个明确的承诺,我们会为中国商业界带来云这样的服务,带来云的技术,我们和上海的一家公司来共同合作,提供公共云的服务,同时我们要保证云的产品和服务不光是能够满足大企业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因为带来的技术灵活性能够让人们非常容易使用到云的服务。

当我们在思考云的时候,我们要保证云的部署,云的供应是方便企业去做的。我们微软提供的端到端的云的技术,有私有云的技术,有公有云的技术,也有混合云的技术。同时我们有AZURE的平台,让用户可以实现从私有云到公有云的切换,他使用微软云的底层技术平台是一样。

下面我们看一下大数据,现在大家手中数据非常之多,我们如何能够把数据变成信息,如何能够更加有意义的去解读这些信息得到价值,这是非常重要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大数据平台,实际上是已经有很多的用户在使用。

下面我们换一个话题,因为在这样的一个业界年会上,我们有必要去强调,在谈云计算的时候我们要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

我们如何来去交付服务呢?作为企业必须保证私密性,安全性,数据的访问控制和透明性。事实上我们一直在谈这有一个云,然后我们借由云来交付这个服务,但是IT企业有责任保证自己的用户不管是消费者型的用户还是企业级的用户,都能够理解到自己的数据放在什么样的环境的存储中,这样就有使用云服务的信心。我们相信微软在中国应该以一种合作伙伴的态度去做生意,合作伙伴精神对于微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我们微软的业务也是非常依赖于合作伙伴。

在过去四个多月中我们有三千多名合作伙伴,他们帮助我们很好的把自己各种各样非常棒的解决方案带给中国的客户,我们正是借由合作伙伴的力量,把微软的技术和产品和解决方案带给客户。在一些具体的领域,我们都有很多的业务,因为时间有限,我还是聚焦中国来谈一下。

事实上谈到中国,我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因为在中国我们有非常多的机会,在这里我们有好几个合作伙伴项目。比如说在中国,我们帮助中国的创业型的企业去进行更好的做业务。我们有六个月的孵化创业的期,我们帮助这些创业型企业,不管他们是做应用的软件开发的,我们辅导,我们帮助他们在微软这样的环境里面开发产品,这是非常令人兴奋的一件工作。

我们看到了有很多的年轻人,他们在那去开发软件,开发出大量的软件,我们也知道在中国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多达130多万人学生学习软件毕业。我想强调的是,我认为处在这样一个行业,我们确实有机会去更好的履行企业家精神,就是我们创业者的产生,我们还有这么多对技术感兴趣的年轻人,他们有热情,为客户开发软件,开发解决方案。

我最后给大家介绍一个案例,事实上更好的诠释了微软对于云的概念,在几个月之前我有幸能够去云南和云南政府合作一个项目。事实上我们也知道云南政府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我相信你们对于云南的理解都要比我更深刻,我们知道云南是一个非常美丽的中国的省份,云南省他们希望借由自己地理的优势,因为它是处于中国面对东南亚的贸易的桥梁,他们希望能够利用到信息帮助云南抓住这些优势。

我们也知道在云南有很多民族,他有多远化,我们强调要灵活,要提供这样一个平台,他是可伸缩的,而且它是一个开放的平台,能够在上面运行很多的应用。所以我们和云南去合作,帮助他们利用技术手段抓住这些机会,我之所以提及了这样一个案例,其实就是把这样非常大的云的概念来更加具体的为大家解释一下。微软希望以灵活的方式,以灵活的技术来去帮助自己的客户实现自己的梦想。

最后我想感谢各位聆听,感谢能够给我这个机会,为大家介绍一下微软在云计算方面的愿景。同时我也身感荣幸,能够在这样业界年会上与大家进行交流,我希望大家能够继续跟进我们微软的基础设施,以及云方面的技术,我们共同的为中国IT行业作出贡献,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