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云计算 >

云计算服务市场群雄争鹿

来源:机房360 作者:博客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9-29 20:27 
核心提示:“云计算是一个大规模、极具吸引力的市场,我们已经领先一步,并且扩大了早期的领先优势。”这点不难看出。调研公司Forrester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计划使用亚马逊Web服务的企业比例从2010年的35%提高到44%。

亚马逊

亚马逊早在六年前就推出了云服务AmazonWebServices,目前全球190个国家的数十万家企业在使用。这些企业可以为自己的网站租赁服务器,支持移动应用,存储用户数据。虽然,亚马逊云服务出现过几次比较大的失误,但依然无可否认其领头地位。据加州风险投资公司CharlesRiverVentures合伙人乔治·扎卡里(GeorgeZachary)预计,在其所接触过的创业公司中,约90%使用亚马逊Web服务。

亚马逊Web服务副总裁亚当·塞利普斯基(AdamSelipsky)称:“云计算是一个大规模、极具吸引力的市场,我们已经领先一步,并且扩大了早期的领先优势。”这点不难看出。调研公司Forrester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计划使用亚马逊Web服务的企业比例从2010年的35%提高到44%。

谷歌

谷歌正在多个方面进行战略转型,而推出谷歌计算引擎只是其中之一。6月底,谷歌在GoogleI/O大会上宣布推出云计算服务“谷歌计算引擎(GoogleComputeEngine)”,帮助其他公司利用谷歌服务器运行应用及存储数据。谷歌将在这一快速增长的市场对亚马逊发起挑战。

通过该服务,谷歌将充分利用数据中心和订制服务器等资产。谷歌表示,谷歌计算引擎非常适合“计算密集型”工作,例如需要数千个处理器的科研任务。这样的云计算服务也被称作“基础设施即服务”,已被许多企业接受。相对于自行采购并管理服务器和软件,基础设施即服务的模式更简单,价格也相对较低。

消息人士表示,谷歌云计算业务由高级副总裁乌尔斯·霍尔泽(UrsHolzle)负责,在谷歌内部被认为是针对亚马逊的防御性措施。霍尔泽周四表示:“这一基础设施提供了行业中无与伦比的规模和价值。”

霍尔泽此前以推动谷歌进军社交网络业务而知名,他同时也是Google+的负责人。Google+被认为是谷歌应对Facebook的一项防御性措施。除云计算之外,谷歌还在其他领域与亚马逊竞争,包括在线产品搜索、数字媒体销售,以及硬件产品的销售等。

微软

“云计算对微软来说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张亚勤表示。2000年6月,微软正式提出了.NET战略,在当时已经初现“云计算”的端倪,“只是因为翻译不同而被称为网络计算”。尽管今天.NET已被微软公开评价“并不完全成功”,但是已经可能成为微软在今天推动云端计算的前车之鉴。

在WindowsServer2012发布之后,微软终于可以自豪地宣布,已经完成了其在云计算时代的操作系统布局,为微软在云计算时代的再次领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按照微软公司服务器与开发工具事业部总裁SatyaNadella的说法,“在云服务、随时在线的移动设备与大数据接踵而来的新IT环境下,操作系统复兴浪潮势不可挡。而微软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以及云服务方面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最广泛的使用基础。凭借这一独特优势,建立在WindowsServer2012和Azure基础上的微软云操作系统(CloudOS)能够帮助客户打造横跨各种平台的数据中心。”

苹果

苹果(Apple)确定在10月12日推出iCloud,而谷歌(Google)的GDrive也会在不久后面世,两家科技巨头都将进军云存储服务,在这种情况下,亚马逊(Amazon)肯定会感到不自在。这表明云计算市场的竞争正日趋活跃和白热化,而对于云存储服务老兵——亚马逊的S3服务(简单存储服务)——来说,这将对其构成威胁。

iCloud具有三种优势,可与亚马逊的EC2服务一争高下:

无缝集成:苹果将iCloud设计成一款可与iPhone、iPad、iPodTouch、Mac电脑或PC电脑无缝对接的云服务,可以无线存储内容并自动推送到所有的设备上。考虑到iOS设备在2011年年初的数量就已经达到1.8亿台,iCloud在规模上比EC2具有优势。

以用户为中心:苹果在发布iCloud的同时,也推出一系列基于云端、用户友好的新功能,比如iTunesMatch,该功能免去了用户费力上传音乐到云端的麻烦,可以自动在数据库内创建与用户播放列表匹配的内容。

定价:iCloud将向iOS5用户免费提供5GB的存储空间,可用于储存文件、电邮以及备份内容等。而亚马逊的S3服务却不提供免费的午餐。

IBM

作为一家主要以大型企业和政府为客户的公司,IBM当前把自己的云计算服务瞄准了中型企业。IBM当前已经开始调整其合作伙伴来转售自己的服务,并帮助软件公司让它们的产品适应IBM的设备。

IBM在本周三披露的这一举动,将会让这家公司与亚马逊、Salesforce.com等公司展开更为直接的对抗。上述两家公司已经在中型企业市场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在把自己的业务推向IBM所主宰的大型企业市场。

IBM希望自己的产业知识和渊博的技术,能够帮助公司在市场中赢得很大一部分份额,而这种零星的交易则能够为公司带来新的、规模相当的营收。依据IBM的定义,中型公司是指员工数量少于1000人的公司。对于IBM自诩的销售团队而言,想要把自己的云计算服务推向这些客户,依旧面临着不小的难度。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