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云计算 >

云计算来袭 做云数据库能否赚钱?

来源:IT168 作者:王翔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8-28 20:18 
核心提示:由于我们这个行业中类似百度、人人网这样的成功案例一般都是小概率事件,我们姑且不谈它们。假设一段时间后,国内也出现了几个“云数据库”寡头,我们分析采用“全新一代技术大幅降低运营成本的后来者”能否进入市场分一杯羹?

在商业宣传和技术媒体的共同鼓动下,2011年“云计算”一路高歌猛进,甚至茶余饭后我都会经常被圈外的朋友问起“云计算是什么”?可以说“云计算”的声势虽然不如载人航天、iPhone手机、微博那么大,但也差不多紧随其后了。

作为“云计算”的一个技术分支,云存储以及配套的数据管理、数据访问技术组成的“云数据库”由于其地位的特殊性,自然也显得很抢眼。如果把信息系统比做人,那么数据就是信息系统中流动的血液,而数据库则是“信息机体”的心脏。在一个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技术时代,“云数据库”能否真的生效,关系到“云计算”平台是否真的能形成一个对用户透明的闭合信息系统。

不过,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摆在开发者和运营商面前一个需要首先回答的问题可能是“云数据库”能否赚钱?

最近InternetNews.com资深编辑Sean Michael Kerner一篇题为《云数据库能赚钱吗?》的文章很及时地提醒了我们,文中提到的一家名为Xeround的公司似乎发现了其中的商机,要让其他平台PasS服务商(Platform-as-a-Service)将他们的“云数据库”作为其他接入应用的选项。不过文中也提到,在实际开张营业之前,Xeround已经经过三次注资消耗掉近4千万美元了。

我们这个行业上演了很多幕这样的情景:先行者开路,然后到处布道,接着后来者捧场,最后火了几个翘楚,其他捧场的坚持一段时间后逐步退出,市场留给几个寡头竞争。相信挟“云计算”的气势,“云数据库”市场也会上演这样的一幕。不过区别于传统的互联网应用方式,做“云数据库”前期需要的投入更加可观,而且不同于互联网应用的成长方式,做“云数据库”需要运营商用最短的时间从静止直接进入“快车道”,也就是说性能、可靠性必须一开始就开足马力拉高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而不是像一些会议上Facebook、Twitter的创造者娓娓介绍的那样,起步阶段有一个较长的时间通过多次迭代去不断优化架构,毕竟做“云数据库”较大部分投资用在冰冷的硬件上。

由于我们这个行业中类似百度、人人网这样的成功案例一般都是小概率事件,我们姑且不谈它们。假设一段时间后,国内也出现了几个“云数据库”寡头,我们分析采用“全新一代技术大幅降低运营成本的后来者”能否进入市场分一杯羹?如下图所示。

其中,按照一般的市场规律,服务商的平均成本会随着用户消费数量的增加逐步递减,同时由于大量非“云数据库”替代产品的存在,“云数据库”定价上涨的话,市场需求就会萎缩。

假如当前市场已有“云数据库”服务商1基本控制市场,这时大家每消费1个单位所需要的市场费用是C0,而“云数据库”服务商2作为新加入者,尽管它可能技术先进,未来的售价也可能比第一家低,但它启动初期的价格P20可能还是比较高。因此,除去“小概率”偶然成功的个例,如果把“云数据库”作为“云计算”的一个子产业来看,后来者能不能赚钱就要依赖很多因素,例如:

情况1:服务商1被市场占有率冲昏了头,初期定价的C0就高于P20,这时服务商2尽管利润率低些,但仍然可以入场,通过长期薄利多销逐步分得一杯羹,并逐步取代服务商1;

情况2:如果服务商1目标很明确做长远、做大、务求长期控制“云数据库”市场,那么它可以用“白菜价”始终压制后来者;

情况3:或者即便如情况1,一开始服务商1自我膨胀得过头,但马上能够意识到这点并亡羊补牢,通过一系列打包、促销的价格歧视策略把C0降到服务商2始终无法达到的程度。

无论是情况2还是情况3,对于后来的服务商2而言都是成本上的灾难,毕竟客户不会冒着财务和技术的双重风险,从服务商1切换到为服务商2,并为服务商2持续买单。不过,这并不代表服务商2就没有机会,即便前文说的那家Xeround公司或者其他互联网巨头已经占领了国内的“云数据库”市场中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新加入者依然可以通过差异化的产品,进行自己的“蓝海”扩张。因此,做云数据库能否赚钱?除了技术之外,主要拼的还是市场策略,尤其是如何进入这个市场。做云数据库投资门槛高、技术风险不仅比较大而且会从入场开始一直延续,但这些又不能埋没其通用性和潜在的“海量”需求。

做云数据库是个大买卖,不能只算技术的小账。

软件架构师,主要研究方向为XML、.NET、领域设计和PKI应用。工作之余喜爱旅游、写作和烹饪。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