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云计算 >

灵活的云计算网络是应用性能和访问的关键

来源:TechTarget中国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8-16 18:24 
核心提示:连接云资源的新兴方法是使用软件定义网络(SDN),特别是OpenFlow协议,以在静态应用地址和应用实际被托管的资源间建立链接。大多数主要交换机/路由器都支持这个功能,所以这个策略可以与现有数据中心和大多数企业使用的WAN网络设备兼容。

云计算的基本价值来自灵活的存储和服务器资源池,而云网络则是这种模式的关键。如果没有合适的网络连接,服务器和存储将无法形成池,并且,用户无法链接到他们的应用。过渡到云计算的企业必须考虑新的网络设计和连接,以及服务质量(QoS)管理,使他们能够整合私有云和公共云资源,确保优化应用性能。

云计算必须将员工对其应用的固有看法与这些应用在哪里以及如何运行的灵活视角相结合,而云网络的工作就是为了支持这一目的。整合云资源池主要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建立“虚拟数据中心”,这是通过链接企业数据中心和控制器(这可以是一个软件元素或者负载平衡交换机)背后的公共云资源来实现的,它为用户提供应用访问。另一种方法是创建VPN来连接应用和用户,无论应用和用户托管在什么位置。这两种选择都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

当“管理者”控制云资源时,所有应用访问都通过这个“管理者”来管理。但当实际资源广泛分散时,这可能会是一个问题,因为有些用户可能有直接连接资源的网络连接,它比通过控制器连接更好,并且,额外的跳数可能带来延迟性和性能问题。当云资源被收集在一个小区域(例如metro网络)时,虚拟数据中心模式是最佳模式。

VPN方法的优势在于:用户(以及用户相互之间)能够以统一的方式来访问每个云主机,但这种方法也存在问题。首先,私有网络中所有VPN和通道技术的有效使用,都需要混合云应用中的云托管路由器。BGP终止、MPLS标签边缘路由器(LER)功能和其他虚拟网络技术通常会无法在路由器上使用,并且云供应商不可能支持用户安装的路由器硬件。此外,还存在潜在的有序故障转移和溢出问题,因为负载平衡不是VPN的正常属性。好消息是,市面上存在新兴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优化云环境中VPN的效率。

使用SDN连接云资源

连接云资源的新兴方法是使用软件定义网络(SDN),特别是OpenFlow协议,以在静态应用地址和应用实际被托管的资源间建立链接。大多数主要交换机/路由器都支持这个功能,所以这个策略可以与现有数据中心和大多数企业使用的WAN网络设备兼容。一些SDN供应商可能还提供促进这种网络虚拟化的应用和工具。一般网络虚拟化工具能够帮助组织应用映射动态分配的资源,如果它们位于云环境中。

确保体验质量,无论用户和云资源的位置如何

网络云资源(公共和私人)中一个普遍问题是确保应用的体验质量(QoE)不会因为资源分配而存在巨大的差异。一个真正的云“资源池”应该能够服务于任何用户组合应用,并且具有与之相媲美的QoE,这意味着让资源间所有路径以及所有用户到资源的连接,拥有具有良好的QoS的网络连接。

VPN可以用来连接所有云组件,包括用户,但当云数据中心位于LAN时,最好使用VPLS或者其他虚拟LAN服务来连接数据中心到虚拟数据中心。当内部进程或存储流量有望再创新高时,尤其如此。

并不是所有云供应商都可以将其云服务加入到VPN,也并不是所有云供应商都支持VPN.由于每个私有云都应该被视为混合云关系的开始,因此,在签署合同前,企业最好审慎地检查占主导位置的可用的公共云,以确保它们与VPN候选方案兼容。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