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云计算 >

云计算为传统IDC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来源:比特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8-09 19:10 
核心提示:诺达咨询近期发布的《云数据中心发展状况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2012》显示,全球IDC市场在2011年继续稳步增长,达到1235.3亿元。至2015年,IDC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市场规模将达到2015.7亿元,年均增长13%。

贝恩管理顾问公司(Bain&Company)发布《TheFive Faces of the Cloud》报告称,云计算和云服务产品市场规模将大幅增长,从目前大约200亿美元的水平增长至2020年的1500亿美元,占所有科技行业支出的8%。IT需求增长,全球云服务市场的迅速成长推动了网络基础设施服务规模的全面递增,传统IDC向云计算转型过渡成为不争的事实。

诺达咨询近期发布的《云数据中心发展状况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2012》显示,全球IDC市场在2011年继续稳步增长,达到1235.3亿元。至2015年,IDC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市场规模将达到2015.7亿元,年均增长13%。

相比全球市场,中国IDC服务市场增速更快。根据此前IDC发布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IDC服务市场总规模可达39亿美元。未来5年,中国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服务市场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25.5%。

IDC服务转型四步走

IDC服务商世纪互联(北京世纪互联宽带数据中心有限公司,21VianetGroup,Inc.NASDAQ:VNET)云计算业务市场总经理王鹏称,中国IDC服务市场将成为蓝海,而大型国际云服务商的进入将助推这一趋势。

2015年,中国IDC服务市场规模占全球市场的比例将由2012年的6.4%增至10%。世纪互联王鹏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国内IDC厂商应看到的不仅仅是成长型市场带来的机遇,也应当看到,如Equinix等正在等待进入或者已经进入中国的国际IDC厂商将为市场带来的新鲜血液和巨大挑战。在市场驱动下,传统IDC必须向云数据中心转型以适应云化的IT环境的要求。

援引IDC发布数据,2011年中国市场IDC市场top10企业占总体市场比例已经超过91.5%,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世纪互联王鹏认为,目前市场中留下的企业相对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未来云计算对IDC企业影响主要是推动IDC企业转型,而不是大规模的洗牌。“这是一个契机,大多数的IDC厂商都需要经过一个艰难的过程直至完成转型。”

世纪互联对IDC厂商如何转型云数据中心提出了四步走的建议:

第一步:巩固传统IDC优势,如IP资源、带宽、电力、数据中心部署等,资源集中化,形成规模效应。

第二步:在原有网络基础服务基础上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如设备监控、实时反馈、网络管理、网络监控、测试等,提升IDC服务附加值。

第三步:对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进行虚拟化整合,提供存储、数据环境的监控与管理、咨询服务等,具备一定的软件平台维护能力。

第四步:提供高度智能化和自动化的IaaS平台服务,具备对计算能力和可用性的灵活调用和部署的能力,熟练掌握云平台的软件维护技术,并能保障云平台运行的SLA要求。

完成以上功课,IDC服务商才算真正的实现转型。

云将分散的、高耗能的模式转变成为集中、资源友好的模式,同时也使得IT产业分工更加专业化。IDC服务商需要同时具备过硬的硬件服务能力和够专业软件运维能力才能跟上IT产业升级的步伐。对企业自身的改变仅仅是云数据中心内生态环境形成的冰山一角。IDC厂商向云计算数据中心转型过程中,与PaaS、SaaS等厂商通过优势资源整合,共同推动云环境的生长与成熟,将创造更多的行业机会进一步推动云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