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云计算 >

彩电巨头重拾手机阵地 借云计算向IT化转型

来源: 通信信息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7-27 15:42 
核心提示:在云计算的应用上,从去年8月底开始,TCL、长虹、海信、康佳、创维等本土彩电品牌先后发布了自己的云电视新品,云技术逐渐成熟和商用化,给智能电视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云技术的使用将是未来电视产业的大势所趋。

彩电巨头重返手机市场

家电品牌曾经是手机市场中的重要势力之一,从2006-2008年国产手机风靡市场的时候,以彩电起家的厂商TCL、长虹、创维在手机市场也曾辉煌一时,收益可观。不过,在2G时代末期,呈现集体下滑趋势。而今,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众多彩电巨头开始重拾手机市场,纷纷在智能手机领域高调出击。

康佳不久前推出多款智能手机,主推超长待机以及杀毒功能;TCL通讯方面,近期明确提出了在2012年推进开放式体验终端和品牌专卖店,同时发布了12款智能“云”终端,包括涵盖国内三大运营商3G制式的10款智能“云”手机和两款同样支持3G通话的平板电脑。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近日表示,未来手机业务还要在国内市场抢占地盘,加大智能手机的研发力度,尤其在国内市场要加强与运营商之间的合作。

智能手机是目前手机行业发展的大趋势,长虹对智能手机领域的前景相当看好。去年5月份长虹就按捺不住,发布了一款4.3寸屏幕的旗舰智能产品Z1,特色就是搭载开放的安卓系统,而续航能力也成了长虹智能手机的一大亮点。

鉴于移动互联网的特点,与移动互联网企业联手成为家电品牌扩张智能机市场的共识。康佳、TCL和长虹品牌虽然是传统家电制造业出身,但是他们现在共同瞄准了智能手机市场,并打算高调出击。这样的发展将给传统通信企业带来危机感,战事愈演愈烈。

云计算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从各大传统彩电企业转向智能手机领域发展,以及各企业蓄势待发的情况看来,手机市场被寄予很高的期望。然而,从过去生产2G手机到如今的智能手机,这些彩电厂商面临着软硬件的难题。在智能手机领域,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技术和操作系统,开放的安卓系统给厂商们带来机会的同时,还带来了产品同质化的尴尬。如何避免同质化,细分市场需求,这将成为考验厂商们的一大挑战。而在软件上,由于这些厂商缺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经验,可能会变得很被动。

尽管如此,这些彩电企业仍然拥有渠道及硬件生产能力上优势。同时,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新应用开始在电视领域得到运用,云技术的应用,让这些厂商对智能手机的创新发展也有了一定的积累。

2011年,云计算和云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苹果先行一步,将基于原有的MobileMe功能全新改写而成现在的iCloud服务。国内的手机厂家也不甘认输,阿里巴巴、小米、腾讯纷纷开始发力。2011年8月,阿里巴巴推出的“阿里云”手机介入智能手机市场。紧接着在9月份,百度和戴尔也瞄准了“云端”,共同发力智能手机市场。

2011年12月,TCL通讯在上海举行的“智汇领航——TCL智能云手机战略暨新品发布会”,宣布了TCL通讯的智能“云”手机战略,并于会上发布12款智能云终端产品。当日发布产品的规模和科技含量均震惊四座。

TCL通讯顺应云技术的必然发展趋势,抓住最佳时机推出智能云手机战略,必将在手机行业绽放出旺盛的生命力。随着云计算在今后发展中被逐渐应用,将会给用户带来更加新鲜给力的体验,这也将为手机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彩电行业IT化转型势不可挡

移动互联网时代,彩电业逐步向IT领域延伸。近两年,彩电产品升级换代速度不断增加,短短两年间就经历了互联网电视、智能电视到云电视的三大概念转换。

从2011年开始,Android操作系统便开始出现在了各大彩电品牌的新品发布会上。创维、TCL、康佳、长虹等国内彩电厂家集体推出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电视,表明了彩电厂商开始踏上IT智能化的融合之路,更多的厂商在探索者IT化转型。

在云计算的应用上,从去年8月底开始,TCL、长虹、海信、康佳、创维等本土彩电品牌先后发布了自己的云电视新品,云技术逐渐成熟和商用化,给智能电视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云技术的使用将是未来电视产业的大势所趋。

这些厂商重返手机阵地,与其说是扩大业务领地不如说是对IT化转型的有益探索。这一探索不仅能推动智能电视的研发和整体产业升级,还能在国产智能手机领域掀起新热潮。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要在智能手机领域立足,这些厂商需要摆脱单纯的硬件设备制造思维,更多的注入移动互联网的基因。通过顺应云技术的必然发展趋势,全面推广云计算、云存储技术,构建云生态圈的手机应用战略。

当前,云电视开启了家电企业IT化跨界融合的趋势,云手机将会为用户提供移动互联网时代最便捷愉悦的“云”端体验。云计算应用,从云电视到云手机,开始走下神坛走向用户。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