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芯片 > 其他 >

未来技术览:云安全、硅芯片、相变存储

来源:it168网站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11-23 15:22 
核心提示:计算机按照摩尔定律不断发展。据沈绪榜院士介绍,预计到2017年,微电子学的芯片制造技术特征尺寸将达到它的物理极限,而量子计算的制造技术的发展,将是高性能并行计算的未来。

存储行业的发展与服务器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服务器运算能力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都迫使包括存储介质、容量以及性能等技术需要革新,以满足复杂环境对存储的性能容量需求。未来的存储技术将向何方发展?11月19日,为期两天的第17届全国信息存储技术大会在山东济南拉开帷幕,众多中科院专家、高校教授与知名存储厂商汇聚一堂,共同讨论新环境下的存储发展方向。

存储技术与服务器行业技术密切相关,不可能脱离服务器行业的需求而独立发展。要确定存储行业技术的发展方向,就必须要首先了解服务器尤其是CPU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在本次大会上,来自中科院的知名专家沈绪榜院士就服务器CPU技术的发展做了简要概括。

沈绪榜院士认为,在计算机行业,遵循摩尔定律是非常重要的。自CPU芯片技术问世以来,便开始了计算机的嵌入融合应用。嵌入融合的应用正在使计算设备无限小,在未来,包括目前正处于起步的神经元芯片、化学计算机以及硅芯片的三维化技术等都将使得数字计算机从逻辑化朝向人性化发展。

晶体管将我们从电子管中解放出来,芯片制造技术发明之后,计算机按照摩尔定律不断发展。据沈绪榜院士介绍,预计到2017年,微电子学的芯片制造技术特征尺寸将达到它的物理极限,而量子计算的制造技术的发展,将是高性能并行计算的未来。

沈院士认为,移动通信和云计算的兴起将推动半导体业进入新的发展周期。随着消费半导体技术的成熟,半导体技术的应用将有望从娱乐、媒体内容消费等向人体健康、清洁能源、环境保护以及其他领域拓展。而计算机的小型化取决于芯片的的制造技术和计算机的组装技术。而芯片制造技术将从晶体管和互连线两个方面发展。

晶体管制造技术自1947年问世以来,就不断向着小型化的方向发展,英特尔公司于2003年推出了应变硅,2007年有推出了高-K金属栅极。而在这其中,2002年发明的三栅极3-D晶体管是一种真正革命性的突破,在2011年5月,英特尔正式宣布将投产此技术,即人们耳熟能详的Ixy Bridge 22纳米芯片。类似“绿色”晶体管的新型晶体管有望为半导体业面临的问题提供解决之道,支撑半导体业未来继续为改善人类生活发挥作用。

互连线制造技术由来已久,最开始使用的是稳定性好的铝互连技术。1997年,IBM的铜互连技术开发成功,是芯片互连技术的突破性变革。据沈院士介绍,现在IBM公司又开发成功了硅直通(TSV,Through Silicon Via)3-D集成的互连线技术。

沈院士认为,计算机的民主化将加速人类从工业社会进入知识社会;机器人的人性化,体力劳动将更多地由机器人完成,人则以智慧“安身立命”;而硅基芯片的三维化,微电子技术将仍然是知识社会的主要物质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