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芯片 > 其他 >

软硬兼施:苹果与IBM殊途同归?

来源:原创-IT| 作者:孙永杰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6-17 18:09 
核心提示:近日,IBM迎来了其百岁的生日,按咱们中国的话说,IBM已经是百年的老店了。作为一个IT企业,能够经历百年的风雨而今天依旧在成长,确实是个奇迹。对此,业内也分析了IBM成为百年老店的经验,并且开始预测谁会是下一个IBM。而在国外媒体分析的榜单中,苹果似

近日,IBM迎来了其百岁的生日,按咱们中国的话说,IBM已经是百年的老店了。作为一个IT企业,能够经历百年的风雨而今天依旧在成长,确实是个奇迹。对此,业内也分析了IBM成为百年老店的经验,并且开始预测谁会是下一个IBM。而在国外媒体分析的榜单中,苹果似乎又是个大热门。

其实,笔者认为,在此讨论谁会是下一个IBM(包括IBM能否迎来它的另一个100岁生日)是个伪命题。鉴于当今IT及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速度,一个企业不要说保持100年,就是能够领先10年就已经了不得了。所以在这里与其探讨谁会是下一个百年老店,或者说苹果能否成为下一个IBM的现实意义不大。但就此看看二者间的异同(一个是百年不衰的企业,一个是当下市值排名全球第二的公司),从中窥探中点滴的IT产业的发展趋势,对于业内更有实在的意义。

首先说明的是,笔者在此并不引古论今来总结IBM所谓百年的经验(咱也没那把刷子),毕竟百年前,甚至说是10年前,IT产业的环境都已经发生的巨变,过去成功的经验及商业模式,已经是今非昔比。此外,从竞争环境和对手看,也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所以比较下今天的IBM与苹果的异同可能距未来更近一些,更具有可比性,也更容易理解。

说到IBM与苹果,业内肯定首先想到的就是创新。这点无需多言。笔者关注的是它们通过什么方式获得的营收和同行都不可比拟的利润(当然这里审时度势的创新是基础)。对于IBM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IBM从一家最初的硬件公司经历三次转型后,已经成为一家以服务和软件为主的公司。从IBM最新季度的营收比例看,其所谓的服务占据了将近50%,而按照IBM的规划,其未来数年,上述两个领域营收比例还会加大。不过令笔者意外的是,早在若干年前,业内(包括IBM)就声称的淡出硬件(服务器和存储)业务并未消失,非但没有消失,其最新的财报显示,其隶属与系统与科技部门的硬件的收入同比增加了18.7%,远远超过其服务(6.0%)和软件(5.8%)的增长率,甚至在毛利率上还超过其服务业务。而从去年全年的财报看,其硬件的增长率达到11.1%,远远高于服务的0.7%和软件4.8%的增长。

不知业内看此有何感想?给笔者的感觉是,IBM非但没有放弃自己的硬件业务(尽管在IBM全部业务的比例中逐渐减少),似乎还给人一种不减反增的感觉。为何?因为硬件是IBM构成其相对封闭产业链不可或缺的一环。也就是说,如果IBM缺少了硬件,表面上看,对于IBM的营收影响有限(与服务及软件相比)。但其对于软件和服务的影响就另当别论了。其实熟悉IBM的人都知道,IBM以这种软硬兼施的策略击败了其在利润最高的Unix市场最大的,也是最后的对手Sun(已经被甲骨文并购)。而当初在软件上IBM最大的对手甲骨文并购Sun的目的无非也是效仿IBM的软件兼施的做法来与IBM竞争。不过IBM的软件兼施是有侧重的,即以硬件作为平台,以让其软件及服务成为盈利的大头,但万不可没有。

相对于IBM,苹果今天的策略与IBM可谓是殊途同归。即也是采用软硬兼施的方法,但最终盈利的大头是硬件(例如iPhone、iPad、Mac)。当业内执着于苹果应用商店的增长和收入时,与苹果的硬件(收入和利润)相比,确是九牛一毛。例如业内效仿的苹果应用商店,虽然在营收上是老大,但最新的统计显示,其每年为此付出的成本10多亿美元,如此计算的话,具有40多万应用,这个全球最大的应用商店对于苹果来讲微不足道。但苹果为何还在竭力发展(这有点类似于IBM的硬件),像IBM一样,苹果知道软件应用也是其已经形成的相对封闭产业链必不可少的一环。而且应用商店规模的不断扩大,会反过来促进其硬件的营收和利润的增长。

另外,鉴于苹果Mac的增长,今年苹果还发布针对Mac的应用商店,最终的目的无非是销售更多的Mac,而业内都知道,Mac的利润要远高于PC。还有就是近日苹果发布的iCloud服务。有业内认为,这是苹果走向服务的第一步,并且拿其与谷歌和亚马逊的云服务比较。但从iCloud最主要的同步功能看,苹果希望借此打通其Mac、iPod、iPhone、iPad的企图相当明显。为什么?苹果是希望更多的用户购买自己的硬件,或者说是苹果所有的设备,这恐怕是iCloud给苹果带来的最立竿见影的意义。(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