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World:AMD应该扬长避短对抗英特尔
导语:美国IT网站PCWorld撰稿人詹森·克洛斯(Jason Cross)今天撰文称,虽然AMD短期内难以在销量和技术上全面超越英特尔,但却可以凭借对某些领域的专注,推出比英特尔更好的处理器。
以下为文章全文:
市场现状
说实话,总体而言,AMD的处理器的确赶不上英特尔。多数情况下,英特尔处理器的整体表现都更为出色,而且自从酷睿2双核处理器发布以来,其能耗效率也得以提升。如果回到1999年,情况则完全不同。彼时,AMD凭借着速龙(Athlon)处理器对英特尔的主导地位构成了严峻的挑战,该产品几乎全面超越英特尔当时最新的奔三处理器。这也引发了一场处理器速度大战,但AMD依旧占据优势,并凭借64位速龙的推出大幅超越英特尔。
如今,AMD似乎毫无反击之力。别误会,羿龙II(Phenom II)处理器并不差,它能够以很快的速度运行所有应用,而且价格也很诱人。最新款的AMD处理器性价比很高,但整体性能依然落后于英特尔,性能同样如此。采用AMD芯片的笔记本电池续航能力远逊于英特尔,尤其是与具备类似性能的英特尔芯片相比。
近年来,AMD经历了一些重大变化。从长期来看,收购ATI或许是明智之举,但要将这两家公司整合到一起却绝非易事。将芯片制造业务分拆为 GlobalFoundries则是AMD的另外一项重大举措。除此之外,该公司的多名重要高管过去几年也纷纷跳槽。像AMD这样一家摇摇欲坠的企业是否有机会再次开发出一款全面超越英特尔的处理器?请注意,我的意思并不是说AMD的销量能超越英特尔。英特尔的芯片销量无疑会继续领先AMD及其合作伙伴,要达到英特尔现在的水平,AMD还要花上几年时间和数十亿美元的资金。我的意思是说,AMD能否开发出一款更好的处理器,但销量未必要领先英特尔。我认为,只要方法得当,便有可能。
英特尔的主导地位占据很大优势。该公司的生产工艺领先所有对手至少一年时间。AMD即将推出首款32纳米工艺的芯片,但英特尔早在2010年就已经实现了量产,未来8至9个月还有望推出22纳米工艺的芯片。更小、更好的芯片制造工艺意味着单个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会更多,价格和温度也将降低,速度同样会更快,性能、能耗和价格也将更具优势。英特尔的技术优势也很明显。数十年来,英特尔一直拥有CPU行业最优秀的人才。但是过去几年来,英特尔也开始招聘图形、视频和软件领域的顶级工程师。
应对策略
那么,AMD应当如何应对呢?首先,可以精选目标市场。AMD的Fusion C和E系列处理器瞄准了英特尔凌动(Atom)表现不佳的领域:低价上网本。AMD看到了凌动的缺陷——处理器内核速度慢,且图形和视频支持不足——并且推出了体积小巧、能耗较高的低价上网本芯片,从而解决了这些关键问题。随着英特尔逐渐开始降低凌动的体积和能耗,并开始拓展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市场,AMD可以继续精准定位于400美元的轻薄笔记本市场。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避开英特尔的强势领域对AMD而言是明智之举。
其次,AMD应当继续着眼于图形技术。视频和图形性能逐渐开始成为PC的重要功能,而借助图形硬件来加速网页渲染速度也将越发重要。英特尔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且投入了大量精力提升Sandy Bridge的图形性能,但仍然落后于AMD。Fusion A(开发代号为Llano)系列处理器定位于中等价位的笔记本,集成显卡性能较Fusion C和E系列有了大幅提升,尽管后两个系列的性能已经非常不错。这应该只是一个开始,AMD需要尽力确保其集成显卡的性能远高于英特尔。除此之外,AMD还必须确保Radeon品牌的显卡在各个价位上都能够提供最好的性价比和能耗效率。这个要求虽然不低,但AMD完全可以胜任。
暂时来看,AMD应该在平板电脑和笔记本市场主动认输。要在这一领域有所建树,并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需要花费数年时间,而且要投入大量的资源。想要推出真正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AMD必须要面对ARM、英特尔、英伟达(Nvidia)、PowerVR、三星、德州仪器、高通等多家竞争对手,完全可以将该业务所耗费的大量研发资源投入到PC处理器的开发中。诚然,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处于快速增长之中,而下一代Windows操作系统也将在x86架构的基础上支持ARM架构,但传统电脑短期内不会消失,年销量仍将高达数亿台。AMD当前的规模还不足以同时应对这两个市场,因此应当将主要精力放在PC、Mac 和服务器市场,至少今后几年的确如此。(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