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芯片 > 产品 >

Intel战略重组缘何遭员工抵触(2)

来源:孙永杰 作者:孙永杰 责任编辑:方向 发表时间:2016-07-20 11:23 
核心提示:从最初在移动芯片市场的定位(以性能为卖点),到刻意放缓芯片制程技术的创新节奏,直至大幅补贴平板电脑芯片,英特尔似乎从进入移动芯片市场开始就陷入了未能审时度势、营销和创新本末倒置的怪圈,结果导致在移动

从最初在移动芯片市场的定位(以性能为卖点),到刻意放缓芯片制程技术的创新节奏,直至大幅补贴平板电脑芯片,英特尔似乎从进入移动芯片市场开始就陷入了未能审时度势、营销和创新本末倒置的怪圈,结果导致在移动领域无论是在技术还是市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芯片所占市场份额)与ARM的差距越来越大。

也许正是鉴于上述英特尔向移动转型的失利,其将转型的重点调整到了数据中心和物联网,并辅以12000人的裁员,而这也最终引爆了员工的抵触。其实一个企业根据自己战略的调整来进行人员的增减本无可厚非,但此次裁员争议的焦点在于员工认为科再奇有意针对超过40岁的老员工,而根据英特尔提供的裁员数据,在美国要裁掉的员工中有79%超过40岁(超过40岁被裁掉的几率是40岁以下员工的2.5倍),即年龄越大,被裁掉的可能性就越大的事实,科再奇确实有刻意清除老员工的嫌疑。

其实,除了裁员之外,在与人事有关的管理层任免上,科再奇也体现出其激进的一面。即其2013年担任英特尔CEO之后就大力推行的人事改革,即完全打破了英特尔传统的内部晋升模式,开始更多从公司外部引入高层管理者,其中争议最大的是在2015年11月聘用曾在竞争对手高通担任执行副总裁的Venkata Renduchintala为新组建的“用户端与物联网事业及系统架构事业群”总裁,成为仅次于科再奇的“二把手”,而据英特尔的领导团队页面显示,目前该公司23名高管中,有近1/3“空降”于其他公司,随之而来的是,英特尔的其他高管纷纷选择离开,包括前总裁蕾妮•詹姆斯(Renee James)以及客户端计算事业部前总经理施浩德(Kirk Skaugen)及物联网部门负责人道格•戴维斯(Doug Davis)也宣布将在今年年底退休。

这里,我们想提醒科再奇的是,在ICT企业中,高管企业内部沿袭制带领企业转型或一直保持成功(例如谷歌、微软及之前的英特尔自己)和“空降兵”将企业引向衰败或转型不利的例子(例如惠普、戴尔、联想、诺基亚、黑莓、雅虎等)比比皆是。

裁员也好,管理层的任免改革也罢,表面上看是人员结构的调整,但联想科再奇2013年担任英特尔CEO正值传统PC产业开始下滑及其倡导的转型,所以背后反映的是科再奇对于传统PC产业在英特尔现在和未来的地位和战略性的认识。毕竟上述被裁的老员工和离职的高管均是属于PC时代的人,其对于PC产业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而这些人的失宠,反映的出的是科再奇轻视PC的战略思想。那么问题来了,传统PC业务真的可以被英特尔轻视吗?

例如在过去的2015年,英特尔的总营收达到了554亿美元,其中以传统PC芯片为主的客户端部门营收322亿美元,占全部营收的58%左右;数据中心部门营收160亿美元,占全部营收的29%左右;IoT物联网部门营收23亿美元,占全部营收的4%左右。由此可见,PC仍是目前英特尔业务的核心,而鉴于物联网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且仍面对ARM的激烈竞争。类似高通、三星等均已推出了基于ARM架构的瞄准低功耗、低成本物联网设备的芯片,英特尔向物联网和数据中心的转型之路并非会一帆风顺或者说需要较长的过渡期,而在这个过渡期内,传统PC仍会是未来一段时期内英特尔的核心和转型的重要支撑。那么我们不禁质疑的是,科再奇带领英特尔在向数据中心和物联网转型中是否表现得过激呢?

俗话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英特尔的转型势在必然,但通过此次裁员引发的员工抵触,甚至对于英特尔转型战略的质疑,身为CEO的科再奇能否利用这个机会理性反思下自其掌舵英特尔以来的种种举措是否存在不妥或者偏差,对于英特尔未来转型少走弯路也是大有裨益的。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融合网立场。如对本文有异议,请及时与融合网值班编辑联系与沟通。)

(责任编辑:方向)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