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轻”到“重”:微信“背离”张小龙
曾经有人这么形容“微信之父”张小龙的外貌,如果说在北京人的眼里有两种人:当官的、老百姓;上海人眼里有两种人:城里人和乡下人;广州人眼里有两种人:老板和农民工———那么,张小龙就会很容易被当作后者。而在仅仅接触过张小龙几次人的眼中,张小龙是温和、低调的。不过,朴素的外貌下往往隐藏着一颗执拗的心,这也许从微信成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与张小龙“背离”的结果。
张小龙去腾讯是被当作“战略威慑武器”的。当时正值QQ与MSN竞争的激烈时刻,为了弥补产品线的弱点,张小龙和他的Foxmail被腾讯收入囊中。当然,“战略威慑武器”也仅仅是威慑,被收购也往往意味着与“嫡系”的对立。从腾讯内部对于QQ邮箱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张小龙的团队一直不受重视,这也埋下了张小龙与腾讯其他业务线老大之间不信任的导火索。这种情况一直到微信出现也没有彻底改变。
马化腾曾经评价张小龙“张小龙(到腾讯后)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互联网思维:从做重,到做轻”。2011年,张小龙的QQ邮箱团队开发出了微信,在与无线事业部的手机QQ团队和Q信团队进行“狼斗”后,张小龙的微信凭借做“轻”获得了青睐。但当时有一些声音认为“轻”的微信“商业化前景渺茫”。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张小龙与腾讯大氛围的对立。
张小龙曾经在做微信之初找了几个姑娘做试验,在跟几个姑娘介绍微信的时候,他先是从省钱、方便沟通等角度说的天花乱坠,但人家就是不买账。然后在演示给姑娘看的时候,只秀了一下摇一摇,几个姑娘兴趣就全上来了。这个时候,“摇一摇”已经抓住了人性的本质。事后,张小龙总结,做产品有三个基本的约束力,使得人不是佛,而是普通的人,就是贪嗔痴。要洞察这一点,是因为产品对用户产生黏性,就是让用户对你的产品产生贪、产生嗔、产生痴。
对此,大多数产品经理的理解是,产品一定要做的轻,即一个好的产品,不需要太多锦上添花的东西,只需要一个能抓住用户的功能,一个雪中送炭的功能。太多的功能让用户无所适从,太多的功能让用户学习起来困难重重,特别是一种新的产品和应用诞生的时候,往往是太多功利性与目的性的功能压的产品“重”起来,这个是张小龙不愿意见到的。
但是,在不断改版中,微信却开始“重”了起来。微信变成了电商渠道、开发工具、游戏机以及条码仪。腾讯内部支持微信“重”起来的声音认为,微信已经有了用户,微信需要商业模式,QQ成功的道路完全可以在微信身上进行复制。COPY IN COPY,迟早微信会成为移动端的下一个QQ。
但据说张小龙对此不屑一顾。
张小龙在一次腾讯内部公开的演讲曾长达八个小时,但最后的结语是:“我所说的,都是错的。”是的,花了八个小时说完,然后承认自己是错的?此时,一种情绪已经在蔓延。
也许张小龙认为微信在这个阶段完全没有做“重”的必要,微信发展是很快,但是用户完全没有到无微信不行的地步,微信形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也刚刚打造,现在就用众多“重”功能去压迫,脆弱的关系链可能承受不住。众多庞杂的功能和复杂的应用不仅将分散微信的核心竞争力,还将让微信彻底平庸化。现在如果再问用户,微信是什么,回答可能会五花八门,而这恰恰是微信赖以生存关系链条断裂的前奏。
不仅如此,微信最初设计时,就是作为一种社会关系沟通工具的。包括公众账号与群的设计,都是基于方便沟通的理念。这就决定了微信的进入门槛低,信息相对透明化、公开化。而当电商渠道、游戏机、条码仪甚至是支付工具成为微信的“重”功能时,一切与最初的设计理念已经背道而驰。当低进入门槛成就微信爆发的同时,低进入门槛也让安全成为微信商业化最大的命门。也许这一切,作为最初创造者的张小龙心里是最清楚的,微信做“重”,最关键的就是缺少一把“安全锁”。(责任编辑:韩杰)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