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内芯片助盲人复明(科技大观)
只要在眼内植入微型芯片,就可以帮助部分盲人恢复一定视力。德国图宾根大学艾伯哈特・茨莱纳教授带领的研究小组,最近公布了第二次眼内植入芯片恢复视力的临床测试结果:9位接受眼内芯片植入手术的失明患者,在经历3至9个月不等的观察期后,被证实重新获得了一定的视力。
接受手术的患者能辨别树木、家具、桌子上的餐具,以及夜间的车灯等物体,并可以根据距离的远近,自动适应调整。其中有两位患者的视力恢复程度,超过了第一次接受临床测试患者,另外3位患者还表现出了读认字母的能力。
接受该视力恢复治疗的病人,几乎都是遗传性色素视网膜炎引发的失明患者。目前,全球大约有150万人患有此种疾病。通常,人眼视网膜上的细胞能将进入眼球的光线转变成电信号,并通过视觉神经传递给大脑,大脑处理这些电信号后形成图像,从而“看见”外部世界。而患有先天性色素视网膜炎的患者,其视网膜细胞会在一定年龄后慢慢坏死,之后无法完成将进入眼球的光线转变为电信号的功能,人们就会因此失明。
茨莱纳教授研发的这种芯片,可以替代视网膜细胞的功能,将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并通过视觉神经传递给大脑形成图像,完成视觉感知。因此,这种植入芯片治疗方法的前提是,必须具有完整的视觉神经系统,并且只对原来具有视觉感知能力的患者有效,因为大脑处理图像的能力,需要经过后天的锻炼和学习。在此次临床测试中使用的芯片,大小为3×3毫米,含1500万像素,视野范围在11度至15度视角之间,能以黑白图像的方式区分9个灰度的轮廓,目前是全球唯一一款像素如此之高、且完全位于眼内的植入芯片,因此,眼球的运动可以参与到视觉感知过程中。
第一次临床试验于2005年在德国进行。当时有11名患有色素视网膜炎的患者接受了芯片植入治疗。参加治疗的患者在植入芯片几天后均获得了感知光线的能力,其中一位患者甚至能够辨认出字母。这些患者在3个月的观察期后即取下植入的芯片,因为医学上对长期植入该芯片会带来哪些副作用尚不确定。
人类获取的信息有80%来自于视觉。人的视觉系统非常复杂,因此,人类致盲的原因也分很多种:有的是视网膜坏了,有的是视神经出了问题;有的因老年性黄斑退化症致盲,也有的因糖尿病失明……如何帮助盲人复明,一直是医学专家们孜孜探索的课题。大脑芯片、人造视网膜,以及后来出现的智能仿生眼镜和眼内芯片等,都是探索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成果。随着材料学、微电子学和医学等学科的发展,对失明的治疗手段和效果也不断提升。尽管包括眼内芯片等一些最新成果离临床应用可能还有一段距离,但这些新的进展,无疑给广大盲人带来了“光明的前景”。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