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芯片 > 技术 >

芯片制程迈向28纳米 封装技术大战再起

来源:DigiTimes 作者:秩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6-08 07:44 
核心提示:随著芯片制程逐渐微缩到28纳米,在芯片密度更高及成本降低压力下,铜柱凸块(Copper Pillar Bump)技术正逐渐取代锡铅凸块,成为覆晶主流技术,封装技术变革大战再度开打。由于一线封装大厂包括艾克尔(Amkor)、日月光、星科金朋(STATS ChipPAC)、矽品等皆具备

随著芯片制程逐渐微缩到28纳米,在芯片密度更高及成本降低压力下,铜柱凸块(Copper Pillar Bump)技术正逐渐取代锡铅凸块,成为覆晶主流技术,封装技术变革大战再度开打。由于一线封装大厂包括艾克尔(Amkor)、日月光、星科金朋(STATS ChipPAC)、矽品等皆具备铜柱凸块技术能力,业界预期2012年可望放量生产,并跃升技术主流。

芯片制程逐渐自40纳米往28纳米微缩,芯片体积变小,对空间、密度要求更高,加上成本压力有增无减,促使芯片厂纷改采铜柱凸块技术,封测相关业者表示,主要通讯芯片大厂如德仪(TI)、高通(Qualcomm)、迈威尔(Marvell)、博通(Broadcom)、英飞凌(Infineon)纷跟进采用,目前主要封装大厂皆具备铜柱凸块技术能力,其中以艾克尔因与德仪合作OMAP4平台,进展脚步最快,其次为日月光、星科金朋和矽品。

事实上,以英特尔(Intel)为首的IC芯片制造业,已开始在特定产品采用铜柱凸块覆晶技术,初期主要用在PC相关芯片,然近期通讯芯片产品采用铜柱凸块情况益趋增加,象是德仪基频芯片平台OMAP4便采用铜柱凸块技术。封测业者表示,由于智能型手机讲求短薄、功能多元及电力持久等特性,为预留较大电池空间,不仅需提高芯片密度,芯片厚度亦必须变薄,使得铜柱凸块成为较佳的覆晶植球技术。

面对封装技术演变,日月光在铜打线制程脚步相对领先,但在铜柱凸块落后艾克尔,近期已开始送样认证,根据客户产品蓝图规画,随著28纳米制程在2012年跃升主流,将推升铜柱凸块需求大幅成长。

对于以逻辑IC为主的封装厂,覆晶植球技术自锡铅凸块转为铜柱凸块,封装厂仍可沿用旧机台,只需更换电镀液即可,转换成本不高,但对于以金凸块为主的厂商,转换技术可能较不易,以颀邦为例,由于金价高涨,降低成本不易,其虽拥有铜柱凸块技术能力,但由于金凸块和铜柱凸块制程不同,必须投资新产线,以投资1万片12寸晶圆所需铜柱凸块制程产线而言,全线资本支出恐达新台币10亿~20亿元,所费不赀。

在英特尔促使下,PC相关元件已率先采用铜柱凸块,估计自2010~2016年铜柱凸块市场复合成长率为19.68%(研究机构Yole Developpement资料),2012年铜柱凸块技术将取代锡铅凸块跃升技术主流,预期到2016年将有一半覆晶植球晶圆采用铜柱凸块技术。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