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组装新技术助力芯片实现层叠
日本东北大学研究生院工学研究科生物机器人专业教授小柳光正发布了由其研究小组推进的系统集成技术的成果。该技术可实现将逻辑LSI、存储器、MEMS元件以及功率IC等不同种类的元件层叠成三维状的“超级芯片”。
小柳的研究小组此前一直在开发可降低超级芯片的工艺成本和提高成品率所需的一系列技术。此次发布的成果如下:(1)自组装技术在三维叠层领域的应用;(2)可形成阶梯的芯片间布线技术;(3)RF元件的试制。
自组装技术用于进行三维层叠时的位置重合。该技术能够以低成本实现芯片层叠。一般在三维层叠中,如果成品率高且叠层少,则晶圆级叠层(晶圆对晶圆)在成本上占优势。如果成品率低或叠层多,则在晶圆上层叠芯片的芯片对晶圆、或者芯片间层叠(芯片对芯片)在成本上占优势。对此,小柳将数千~数万枚叠层纳入研究范围,开发出了能够使成本容易升高的芯片对芯片层叠的成本降低的技术。
小柳的开发目标是,能够简单地对芯片层叠芯片的工序进行统一处理。因此采用了自组装技术。具体为,在芯片的正确叠合和接合过程中使用液体。在晶圆表面上,只对能够重叠芯片的部分进行亲水处理,并在此处滴上液体。该液体滴到芯片上后,芯片即使错位也能根据液体的表面张力自动叠合到实施了亲水处理的部分。叠合精度由亲水处理模型的形成精度决定。另外,液体干燥后,还可进行物理接合或电气接合。利用该方法可统一叠合多枚芯片。因此,该小组在芯片对芯片层叠的接合安装工序中导入了统一处理(批处理)半导体前工序的概念。通过该方法,实际可在200mm晶圆上统一安装多枚芯片,实现了精度为0.4μm的位置叠合和接合。
另外,为发挥统一处理的优势,需要开发一种能将多枚芯片高效地放到芯片叠合用夹具上的方法。此次小柳没有公布该方法,但表示目前正在开发,一定能够实现。
阶梯式布线用于晶圆上多枚芯片间的电气连接。该技术不是面向三维叠层的,而是面向同一个硅晶圆上多枚芯片间的布线。芯片侧面通过曝光工艺形成了图案。该研究小组证实,在阶梯间距为100μm的芯片上能够形成线宽20μm的铜布线。
试制芯片是通过将RF电路模块化后实现的。该小组通过中的自组装技术在晶圆上安装了模拟LSI、数字LSI、电容器芯片以及电感器芯片。还通过布线技术将各芯片连接起来。其中,电感器芯片通过形成空洞提高了电感器特性。具体为,将形成线圈的绕组结构的缝隙空出来。而以前该缝隙用硅填补。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