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应用 >

智能家电“智商”分级 避免沦为噱头需完善标准

来源:通信信息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9-12 13:20 
核心提示:市场上大大小小的家电都大打“智能”牌,价格也较普通家电高出一大截。传统家电变得越来越“聪明”,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还应立足实际需求避免被智能概念“牵着鼻子走”

终端智能化成为趋势。家电厂商纷纷将“智能”作为噱头,产品的价格也水涨船高。随着金九银十的家电销售旺季即将到来,面对市场上蜂拥而出的智能家电,消费者往往雾里看花。针对此现象,我国首部家电智能等级标准《智能家用电器的智能化技术通则》(下称《通则》)将于9月1日实施。

智能家电方兴未艾,标准的出台也可能成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让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心里多了杆秤;另一方面,在规范、引导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为处于起步阶段的行业上“紧箍咒”。《通则》出台是好事,宽泛化的规则预留未来进一步细化空间,如何对其细化和深化使之成为行业助推器而非绊脚石,考验产业链各方智慧。

家电“智商”分级

据美国市场调研机构Zpryme预计,全球智能家电市场规模今年将增长到30亿美元,2015年将扩大至150亿美元。不过,问题也由此产生。云电视、物联网冰箱、智能送风空调、智能热水器、智能吸尘器……面对琳琅满目的智能家电,消费者往往一头雾水,家电的“智商”也在考验消费者的“智商”:何为“智能”?如何判断智能化程度?是否真的物有所值?这些目前往往单凭商家的一面之词。

智能家电市场正处于发展初期,在缺乏统一行业标准的情况下,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珠。在产品概念化泛滥的情况下,出台行业标准实属必要。为规范智能家电市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1年12月5日批准发布国家标准GB/T28219-2011《智能家用电器的智能化技术通则》,该标准将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

通则》明确定义了智能家电、智能特性及智能化技术等概念,并对智能化程度分级。例如,明确智能家电指“采用一种或多种智能化技术,并具有一种或多种智能特性的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必须具有消费者可感知的具体智能特性内容”。此外,《通则》将家电智能特性的检测与评价内容分为智能特性、智能技术、智能结构3个层次,根据评测将家电“智商”分为5级,其中1级为最高级。

消费者反应不一

尽管即将实施的《通则》并非国家强制性行业标准,而旨在引导行业发展,但其出台还是引发诸多反响,各方也是莫衷一是。

支持者认为,《通则》的出台将规范智能家电市场,为制造商、销售商以及监管部门提供一个权威性的判断依据,避免弄虚作假炒概念、欺骗消费者的现象发生,最终引导家电市场向智能化的战略方向迈进。对于企业而言,将引导其建立自己的智能等级划分制度,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企业竞争力。对于消费者而言,选购此类家电将变得有据可依。根据《通则》的规定,根据检测、评价的结果,对送检家电确定其智能化等级后,应发放智能化等级标志,贴于产品明显处,且在包装箱上进行标注。

质疑者则认为,《通则》的概念过于宽泛化,能否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待市场检验。一方面,家电智能化与当前科技前沿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发展息息相关,产业瞬息万变,这决定了标准经过长期的论证后,一出台可能就面临过时的命运。另一方面,任何一个行业标准的出台都是建立在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当前智能家电行业正处于起步阶段,此时出台的标准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此外,《通则》并非强制性的行业标准,完全依靠家电厂商的自觉性,因此也就无法根除市场鱼龙混杂的情况;在销售环节,难保有商场以智能概念作文章,成为营销噱头。如何规范智能标签的使用,考验着标准的执行方和监管方。

莫沦为噱头

传统家电变得越来越“聪明”,市场上大大小小的家电都大打“智能”牌,价格也较普通家电高出一大截。例如,目前国产品牌的智能电视比非智能电视价格高出1000元左右,而合资品牌差价则有几千元。国际卫浴品牌的智能产品单价均在万元以上。毫无疑问,标准是规范行业发展的重要砝码,也是国内厂商争夺全球产业话语权的杀手锏。但规范智能家电业存在的诸多问题,保障消费者权益,显然不可能仅凭一纸《通则》就能摆平,还需要各方严格执行以及后续标准继续完善。

首先,是标准的细化。家电本身就是个泛化的概念,其中包含诸多细分行业。《通则》的宽泛化正预留了未来的细化空间。据报道,考虑到《通则》实施过程中,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多种家电细分行业的不同需求和特点,标准起草工作组在起草标准时就事先保留了必要的细化空间。

其次,接口标准化是未来标准化工作的重点。智能家电产品要实现联网、电器之间互联互通,必须有标准统一、可以互相衔接的信息接口。未来,这方面的标准统一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

归根到底,标准只起规范作用。面对全球智能化浪潮以及国外企业加速转型,国内厂商若想在新一轮技术升级中占据行业制高点,不能靠被动规范,还需企业自身内生增长,主动迎接新技术变革。对消费者而言,并非越智能越实用。由于智能化产品对网络化提出更高要求,很多功能受限于硬件等可能无用武之地。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还应量力而行,各取所取,避免被华而不实的概念牵着鼻子走。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