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物联网创新需要人才(2)
从服务来讲,我们一直讲以感知为核心,也就是感知中心理论。感知中心理论更多体现在传感设备的制造,主要还是系统集成的问题,需要开发低成本的硬件设备,开发高端的传感器,其实我们更多还是集中在硬件方面。
还有另外一种观念,就是用户体验为中心。要做高增值的服务,要去创新业务,要开放应用平台吸引更多的应用开发者,使应用开发者不再特别的去依赖这些硬件设备。
我们现在注重感知层的硬件制造和集成,导致大量的浪费。手机数量是几十亿,传感器是上百亿、上千亿,一个手机里面不少于十种传感器。做这个东西有能源的耗费、材料的耗费、资源的耗费,如果我们以感知为核心,大量的生产传感器,没有考虑到处都在做,不去很好的利用它的话,这个成本不仅仅是制造的成本,包括耗能的成本、耗资源的成本、破坏绿色的成本,这是多么大的浪费。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去反思的。
现在大家都在做平台,各种各样的平台、各种各样的应用,每个平台都是自己的,每个应用都是自己的,即使有技术也是自己的,那就产生一个共性平台把所有的连接起来,好像这个理念是对的,但是这是不现实的,这种碎片不可能用一个平台把所有的东西全放上去。也有做这种平台、做智慧城市的,我参加了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叫Smart Santander。它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大的平台,它是欧盟项目,做物联网框架、关键技术和应用的研究机构以及公司提供一个平台进行实验和测试,它跟传统的智慧城市不一样。咱们中国做智慧城市的目标是做某个行业,然后去做了,三年、两年做出来就开始用了,主要是为了现在的成果,也是为了政府的业绩。如果是智慧城市就应该考虑到有一定的先进性,要面向未来。这个项目就不一样,它就是一个大的平台,就是像孵化器一样把你的应用在上面进行实现。在西班牙的城市做了一些项目,图上的小点都是传感结点,用不同的方式连接起来,包括传感网、WiFi网等等,做了交通管理、停车管理、绿化、路灯的控制、垃圾的管理等等。这个项目进行两年了,它还不断的招项目进来,好的项目可以有好的应用,招募进来用他的网络去实现新的应用。
还有一个平台,智能手机平台是最最完美的一个物联网的平台,整个系统都在手机上面,它既有感知,又有传输,又有计算,都在上面。而且它可以跟用户直接互动,一个用户可以真正成为消费者。它也可以成为一个网官,成为云计算的终端,把所有感知的东西收集完了放到云端,为大家提供数据。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欧盟物联网的项目有很多,每年有三五个,基本上现在就可以看到,包括中国也是这样,越来越多的物联网应用离不开手机了,最基本的角度是应用,再深层的就是数据收集处理的功能。
物联网如果能够推进起来,什么能够真正的推动呢?现在主要说是需要政府投资,你给我钱或者给我专项资金,有钱了我为你去做项目,基本上是这样的模式。一个行业大的发展真正需要的是用户需求,只有用户需求才能真正的推动一个产业。基本上我们看到的所有行业都是用户需求为导向,只有苹果比较特殊,它完全是技术的,但是也并不完全是技术,它能体会到人的最终需求是什么。
用户需求是推动产业的推动力的话,这个需求由什么来满足呢?那就需要应用创新来满足用户需求。谁来做应用创新呢?需要大量的应用开发者来创造创新的应有,从而满足用户的需求,这背后就形成一个产业链。我们现在的情况缺乏的是什么呢?如果有应用开发者,我们想开发东西,但是拿什么开发呢?没有一个开放的平台和实验的平台让应用开发者去开发,他开发出来的应用没有一个环境让他去实验。
我们参考一下智能手机的平台,由于它有了开放的平台,比如说安卓、iPhone、iOS,现在最红火的行业就是移动互联网,从这一点来说有什么启示呢?移动互联网把智能终端的厂家和应用开发者通过这个平台联系起来,作为物联网,我们有很多设备,包括感知设备、网络设备,是否需要这样的一个平台呢?需要一个应用开发的平台、实验的平台、评测的平台,如果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应用开发者来开发设备,最后的结果有可能是有别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商店的应用设备。
我们现在做了一个系统,能聚众家的平台,建立起物联网的生态系统服务平台。刚才说了很多物联网的平台,把他们汇集起来,开放出来给应用开发者,然后再有一些测试的设备帮助他们测试,如果开发成功了、测试完了,就形成这样一个平台。做成一个大的服务平台后,底下的设备和应用开发者相互连接起来,最后就形成了一个产业链,蓝色的是说我们要提供一个大平台,包括开发平台提供商、实验平台提供商和测试测评机构,他们再联系设备提供商,它的目标是最终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物联网生态服务系统,因为它把各家的利益绑定起来了。对于政府和产业园来讲,他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真正的聚集整个产业链。现在在无锡也聚集了很多产业,在一个园里就有很多产业,虽然就在隔壁,但是我们没有联系,因为都是竞争的,有做传感器的、有做应用的。做了这样一个平台之后就可以联系起来,大家都会有利益。你的东西被应用开发者开发了,就可以推向市场,他就可以帮你卖出去。具体就不细说了,总的来说是各方都有利益。包括最终用户也有利益,大平台出来的东西都是经过验证的,而且都是透明的,硬件和设备都很透明,他可以选择平台,所以对用户来讲也是非常透明的。
在平台里面有很多很大的厂商,也有一些小的厂商,有国外的,也有中国的,有一些现在还没有开放,我们都需要开放,为了用户我们会形成应用服务的中间件,让用户更方便的选择这些接口,这些用户不必要每一个平台都去接,我们更方便的提供服务。
硬件上不可能出现统一,我们会形成一个国际标准的互联互通的接口和参考模型,最后底下的接口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运作。最终,我们把应用、用户、应用开发者跟设备开发商的瓶颈打开。
总的来讲,物联网是可持续发展的,将来会作为云计算跟未来互联网的一部分,会继续往前演进。
因为时间关系,我也不能做特别多的解释,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联系我,也可以去网上查“马建诺基亚”,都可以查到的。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