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打造“双升”战略(2)
经济价值:信息资源开放催生千亿级产业
城市道路资源的不可扩展以及车辆越来越多的现状,已经严重制约了城市交通的发展,如果遇到了灾害天气更是雪上加霜。因此,交通信息服务不可避免地成为智能交通领域的研究热点,同时也成为智能交通实现产业化的重点方向。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副司长洪晓枫在7月31日的第三届智能运输大会上透露,《交通运输行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2012-2020年)》已经提交至部长办公会,按照工作计划,该发展战略有望于今年8月印发,这将是国内第一部通过政府文件形式出台的智能交通发展战略。该战略在鼓励产业发展方面,明确将创新模式,着力推进智能交通产业化,积极营造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环境,加强与电信运营、广播电视、金融、气象等行业或部门的合作,支持和引导带动性强、集中度高的大企业以及有技术专长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交通运输信息服务、运营管理和电子支付领域实现产业突破。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信息化管理处处长邹力表示,尽管智能交通在产业发展、技术研发、标准研制和应用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与国外差距较大,高端综合集成服务能力不强,缺乏骨干龙头企业,应用水平不高,且规模化应用不足。而相比技术上的差距,智能交通产业发展更为滞后。王笑京介绍,目前智能交通应用相对成熟的是在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和车载导航方面,在其他方面,由于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目前大多数还在试用阶段。为此,该战略提出智能交通要在公路电子收费、交通信息服务、交通运行监管、集装箱运输、公交车辆、营运车辆及船舶动态监管等领域,实现规模应用和产业化,到2020年总产值规模超过1000亿元。要达到这一目标,洪晓枫表示,将开放一部分地理信息资源与企业开展合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内容加工和增值服务,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增强多层次服务供给能力;同时,要加快研究建立技术、应用和资本共同引领的智能交通产业发展模式。有分析指出,这将掀起企业参与智能交通的热情。
产业化突破的重点将在信息服务、交通电子支付等方面。信息服务包括交通的运营管理、海量数据的手机存储处理、交通管理软件的开发和系统集成等方面;交通电子支付则包括不停车收费、公交一卡通、停车场的收费以及交通信息服务的支付等方面。据了解,目前国内从事智能交通行业的企业约有2000家,政策将直接驱动市场对视频、安防、监控、收费等设备的需求,预计到2020年国内智能交通领域的投入将达1820亿元。而据中国交通技术网统计,2011年,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千万级项目数量达195项,比上年增长129%;千万级项目市场规模合计57.9亿元,比上年增长180%。
在开放信息资源、明确投资力度的促动下,智能交通产业化进程将显著加快。据交通运输部交通信息中心透露,该中心开发推广的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综合监督服务系统采用GPS卫星定位技术,目前已有150.9万辆“两客一危”车辆入网,覆盖31个省区市,下一步还将向出租车推广,发展态势非常好。这还仅仅是针对营运车辆的信息服务,如果推广到整个市场,规模之大可想而知。
智能交通将给我们带来的社会、经济价值之大已经毋庸置疑。从第三届智能运输大会上透露的信息看,国内首部通过政府文件形式出台的智能交通发展战略已经足够令人兴奋,更不用说战略中对有序开放信息资源、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的明确提法,从技术驱动到市场、技术、应用、资本多方驱动的发展新思路,这些都将充分引爆产业界的激情,有力推动我国智能交通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正如泛长三角区域联网不停车收费系统启动一样,我国智能交通也将走上“不停车”的高速路,而且也能享受产业化的“收费”红利。
专家论坛
王笑京:物联网的交通“落脚点”
“无线通信技术使得车辆可以和车辆"交谈",车辆可以和路侧系统"交谈",路网的安全和服务水平将达到另一个高度。”近日,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简称“部公路院”)牵头负责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面向公路智能交通系统的无线物联网总体技术研究”正式启动,该项目负责人、公路院总工程师、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笑京表示,该项目将以公路交通领域应用需求为基础,结合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和发展,确立我国公路无线物联网发展的总体思路,完成公路无线物联网应用相关框架设计,提出公路无线物联网关键技术攻关方向,为我国新一代智能交通的发展奠定基础。
“为物联网技术寻找交通领域的行业应用,为智能交通发展寻找技术支撑,最终的目的是让智能交通技术产业化、标准化,提高交通运输的管理水平。”王笑京简明扼要地点出了该项目的意义。据了解,面向公路智能交通系统的无线物联网总体技术研究项目的承担单位,除了部公路院,还有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大唐电信(600198)科技产业集团。
王笑京认为,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和智能交通技术本身都自成体系,两者的对接必将碰撞出许多“火花”。从国际上看,智能交通也在不断吸收各种新的技术,特别是以宽带无线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智能交通实现“泛在、透明、安全”的交通服务提供了支撑。 宽带无线通信技术是通用技术,但是在道路交通的具体应用环境中,必须考虑相关道路环境、安全和经济成本等因素,因此需要在通用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同时,考虑各种应用场景以及与产业化相关的标准制定,这些都是“面向公路智能交通系统的无线物联网总体技术研究”需要研究的内容。
目前,我国手机用户数超过10亿,其中智能手机用户数2.5亿,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智能手机用户市场;我国网民数达到5.3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户,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我国移动通信与网络的迅猛u发展,为智能交通信息采集和服务提供了新的手段。王笑京指出,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智能交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技术手段和难得的发展机遇。
小贴士
智能交通系统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在该系统中,车辆靠自己的智能在道路上自由行驶,公路靠自身的智能将交通流量调整至最佳状态,借助这个系统,在灾害天气来临时,管理人员也可对道路、车辆的行踪掌握得一清二楚。与智能交通有关的系统包括交通信息与监控、运营车辆管理、电子警察、高速公路自动收费、智能视频流量统计、交通设备自动导航、停车自动管理等系统。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