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过热现象令人担忧 勿陷入更大信息孤岛(2)
智慧城市建设过热现象令人担忧
当前,全国各地对智慧城市建设表现出的热情和积极性令人振奋。但张连成也对一些地方智慧城市建设出现的“过热”现象表示担忧。“如果缺乏科学规划和统筹布局,仓促上马,搞不好甚至有丧失机遇的可能。”
张连成认为,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存在以下六个值得关注并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是缺少统筹管理和顶层规划。智慧城市建设还未形成国家层面的总体规划设计,未明确牵头部门,有关管理职责不清。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基础参差不齐,低水平重复建设,实用主义现象严重的情况,造成投入成本增高、资源利用率低等后果。
二是轻制度安排,重硬件建设,政策法规依据不足。在硬件建设上,仅云计算方面就已建立十多个大规模区域中心,超过现阶段需求水平。但同时,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法规还远不健全,也未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未形成严格规范的组织管理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智慧城市建设成效,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不良影响。
三是缺少核心技术及产品,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高端芯片、关键组件、基础软件等核心技术储备不足,大部分核心技术、产品依赖国外;基础技术研究、产品研发、成果转化等技术支撑能力不强。缺乏技术创新带动,发展后劲不足。
四是信息安全隐患堪忧。由于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依赖国外,甚至一些规划设计可能由国外的组织和企业主持或参与,可能造成国家安全隐患。
五是缺少统一标准和规范。智慧城市建设覆盖诸多领域,目前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建设标准和评估标准等来约束和指导,不同系统之间接口复杂,不易实现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的共享协同,有形成“智能孤岛”的可能。缺乏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标准,若照搬国际组织控制的相关标准,未来要支付大量的专利费用,大大增加成本和风险。
六是缺少合理的产业规划和良性循环的商业模式。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和产业发展不协调,对涉及的物联网、云计算等产业缺乏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和有效支持。商业模式单一,主要依靠政府的投资和管理,未能有效引入社会力量的参与,不利于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周翔认为,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从全国来看,各地要防止又陷入新的更大的信息孤岛。以上这些问题如不很好解决,势必造成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设高投入、高成本、高风险,另一方面则低水平、低效益、低可靠性,智慧城市建设容易走弯路。
用系统工程理念指导智慧城市建设
张连成认为,智慧城市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工程,应当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做好顶层规划、制度建设、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布局、营运模式等方面的工作安排,实现科学管控,以达到预期目标。
一是加强顶层规划设计,进行合理有序布局。从国家层面制定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我国智慧城市中长期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确定国家归口管理部门及相关职能机构,加强总体规划设计,统筹推进,指导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有序开展智慧城市建设。
二是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制定和完善标准体系。国家出台规范智慧城市建设的行政法规,各相关部委建立相应制度规范;加快我国在物联网、云计算、通信与网络等领域相关技术、应用和管理标准的完善和实行;建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和资质认证体系;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的管理,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建设,实现统筹协调、共建共享。
三是强化自主创新,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国家遴选一批技术优势明显、综合实力雄厚的国内企业进行重点支持,鼓励和引导其承担起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任务。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突破高端芯片、关键组件、基础软件等核心技术,强化技术支撑体系,占领科技制高点,减少对国外技术和产品的依赖;着力夯实信息安全基础,确保城市信息安全总体可控。
四是建立专家咨询机构,形成人才培养体系。成立智慧城市专家咨询委员会,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持;组建国家智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范智慧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并推动标准体系建设;建立智慧城市专业人才培养机构。
五是做好产业规划布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将智慧城市相关产业发展列入国家和地方战略新兴产业振兴规划,规划好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培养一批核心骨干企业,实现规模效益。创新商业模式,引入市场机制,扩大投资渠道,鼓励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打造专业的智慧城市运营商。推动物联网等产业迅速发展,带动整体产业的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