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应用 >

物联网产业风起云涌 市场发展火速膨胀

来源:RFID世界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5-07 10:52 
核心提示:在物联网领域,我国紧随国外脚步,但在标准领域中外却并未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与国外存在5年的差距,5年的差距至少是半代的差距,许多核心专利都国外企业把持,而国内企业多半都是空白。

2008年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之后,为了尽快摆脱经济危机的泥沼,寻求新的经济发展引擎,把IBM“智慧地球”战略定位为振兴经济、确立美国全球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次年6月18日,欧盟委员会向欧盟议会、理事会、欧洲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和地区委员会递交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掀起欧洲物联网风潮。同年8月日本提出I-Japan发展战略,该战略是继本世纪初日本政府推出的“e-Japan”战略和“u-Japan”之后的后续发展蓝图,物联网概念一时风靡全球。

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视察无锡传感园,针对美国“智慧地球”,温总理提出了发展自己的“感知中国”,至此物联网概念在国内见诸报端,各大媒体竞相转载,风靡全国,嗅觉灵敏的投资机构轮番热炒与物联网相关的股票,许多RFID相关的股票连续几个涨停。国内大企业、机构热议物联网,许多产业基金扎推进驻物联网行业并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产业带。

物联网是产业大融合,运营商是最大受益者

提起物联网,运营商是最积极,因为物要联网,自然要用到网络传输,而在网络传输层面一直由运营商垄断,所以说在物联网领域受益最大的是运营商,当然了我们能看到在大大小小物联网相关的高峰论坛都有运营商的身影,无论是移动董事长王建宙,还是执行官李跃,在各大物联网论坛兜售移动的物联网政策,引导产业支撑移动物联网事业的发展,目前中国移动在物联网领域可谓是先行者,无论是各地市无线城市的建设,还M2M相关的业务应用,为移动在物联网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移动运营商也投入大量的资源,南方基地、西南基地、无锡移动物联网基地等地市的示范园不断的落实,为运营商在物联网领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运营商争取更大的国家资源支撑提供了标杆,无疑是运营商希望通过一连串的发展政策,招募一批优质的合作伙伴,共同推进移动物联网项目的发展与应用。

在物联网概念没有兴起,运营商已经尝到甜头,中国移动在无线城市建设是率先推动物联网概念的落地运营,2008年10月厦门移动建设TD无线城市,2010年广东打造珠江三角洲无线城市群,2011年武汉打造华中无线城市群,河南打造中原无线城市群,四川打造蜀中无线城市群,陕西打造关中无线城市群,无线城市成燎原之势,风靡全国,截止2011年底,全国开展无线城市建设的城市上百个,带动大规模产业经济,目前的无线城市建设还处于资源投入阶段,中国移动还没有获得明显的收益,但随着不断深化无线城市应用、智能交通、平安城市、移动办公、智能电力、移动执法、智慧医疗等应用的发力,必然给运营商带来可观的收入。

我国物联网虽紧随国际脚步,但差距仍存,需揭竿直追

在物联网领域,我国紧随国外脚步,但在标准领域中外却并未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与国外存在5年的差距,5年的差距至少是半代的差距,许多核心专利都国外企业把持,而国内企业多半都是空白。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的内部报告,中国的信息产业目前非常缺乏核心专利,半导体专利国外企业占85%,电子元器件、专用设备、仪器和器材专利国外企业占70%,无线电传输国外企业所占比例高达93%,移动通信和传输设备国外企业也占到了91%和89%,足见中国在技术专利与标准体系制定方面与国外的差距之大。

美欧主导的国际标准组织已制订出物联网的相关标准,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美国于2005年通过ISO组织推出的“全球物联网核心标准EPCglobal”,该标准已获得所有西方国家的一致认可。西方企业通过各种手段渗透到国内产业链上,控制核心的产业芯片、技术专利、技术标准,通过不断在在华推广RFID应用,抢占国内市场,进而使得欧美标准EPCglobal成为国内事实标准。

在支付领域,我国一直采用国外的技术标准,比如采用13.56M的标准,关键的技术专利都被国外巨头掌握,而国内由移动运营商主导的2.4G技术,一直没有被银联采纳,被限制在产业支付之外,当然2.4G本身产业链不成熟,产业改造成本高,目前银行、金融等机构布点的POS机等终端大都基于13.56MHz标准,显然和RF-SIM卡不兼容,也为运营商和银联的业务互通带来壁垒。当然这些障碍应该不是主要问题,在这个领域国家应该长远规划,高端布局,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与应用体系,提升国内企业竞争能力。(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