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应用 >

移动支付标准之争剑拔弩张 硬件成本成拦路虎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李文秀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1-11 16:34 
核心提示:当移动互联的发展速度已经4倍于互联网,当各种应用商店频频现身眼前,移动支付已演化成兵家必争之地。另一边厢,随着三大运营商在2011年末成功赶搭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快车,手机刷卡消费成为了通讯与金融行业新的掘金地带。

当移动互联的发展速度已经4倍于互联网,当各种应用商店频频现身眼前,移动支付已演化成兵家必争之地。另一边厢,随着三大运营商在2011年末成功赶搭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快车,手机刷卡消费成为了通讯与金融行业新的掘金地带。

远程支付与近场支付交错,移动支付市场跑马圈地正在加速。超过9亿的手机用户规模以及3G技术的逐步成熟,中国移动(微博)支付诱人的市场前景,为银行、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公司带来了新的利益博弈。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仍处于市场培育阶段的移动支付,今年将由远程支付率先领跑,并由第三方支付厂商主导发展,而电信运营商、银行在近场支付拥有天然优势,但两种标准之争以及跨行业集成应用的普及都尚待解决。

远程支付率先领跑

2011年末,拥有9亿用户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微博)、中国电信(微博)终于入选第三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榜单。三大电信运营商旗下的支付公司都获得了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两项业务许可,而凭借固定电话的业务优势,电信旗下的天翼电子商务、联通沃易付还获得了固定电话支付许可。此前,中移动与中国银联的合资公司联动优势也已获得牌照,拥有互联网支付和移动电话支付两项许可。

运营商的入局,促使移动支付领域面临新的变化。电信运营商在通信技术领域拥有运营经验以及庞大的渠道覆盖;银行作为最终的支付清算机构,在支付清算管理和用户规模上占有优势;第三方支付厂商在互联网支付领域积累丰富经验,三方各有优势,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目前,移动支付分为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两种。其中,远程支付是让用户通过手机登录银行网页或者是客户端,进行支付和其他操作。近场支付,则是手机通过射频、红外线、蓝牙等传输方式,实现与POS等终端设备之间的本地通讯。

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认为,目前移动支付仍处于市场培育的阶段,爆发期仍需等待2-3年。“而远程支付作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在线支付,产业链比较简单且清晰,以及第三方支付厂商在互联网在线支付领域长达10年的支付运营经验,远程支付会率先领跑。”

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393 .1亿,同比增长97.5%,其中移动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增长迅速,占比达到29.2%,预计到2012年将成为最大的细分行业。“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将越来越丰富,除了游戏、视频等这些移动娱乐类应用外,与用户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事业缴费、在线理财、航空酒店和移动电子商务从PC端逐渐转移到手机等移动端,这些交易类移动应用的发展对移动支付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给远程支付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她认为,相对而言,近场支付是将账户信息集成到手机上,目前仍停留在小额支付的阶段,应用场景仍局限于公共交通、独立大型园区、高校等。

第三方支付如何跳过硬件障碍

事实上,早在运营商获牌之前,支付宝、快钱、汇付天下已经抢先布局移动支付市场。汇付天下在2011年正式发布了名为“Asi@”的移动支付战略,投入1亿元布局移动支付领域,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全方位支付结算与资金链管理解决方案。(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