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亏物联网离我们还远
1998年以来全世界掀起的新一轮技术革命:通过RFID和智能计算等技术将全世界设备互联的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已引起各国政府、全球企业的全面关注和参与:国际上美国、日本、欧盟相继提出“智慧地球”等国家战略、ITU/ISO大力开展物联网标准及趋势研究;在国内,中央及各省市政府以“感知中国”为方针,对国内物联网的发展给予大力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企业和学术界已全面行动起来,物联网产业园区、物联网标准工作组像雨后春笋应运而生;物联网时代来临了。
2011年金秋,OWASP 2011亚州峰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加密、RFID等物联网相关技术也自然成为与会嘉宾热议的话题,现场的RFID信息破解演示更是让人震惊,其低成本、高速度、多环节的破解手法,让人不得不从物联网带给人们的欣喜中回到巨大安全漏洞这一现实,在这张将物联在一起的大网中,我们安全吗?我们有健全的手段来保障这张网的安全吗?如果不安全,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美国大片《鹰眼》中曾经描述这样一幅场景:黑客通过网络进入电力网,通过控制高压电路熔断来追击驾驶奔驰轿车的猎杀对象;这一幕虽然有艺术的夸张,但是也折射出物联网在深入渗透到国计民生后可能产生的可怕后果!
本文以物联网移动感知网络——RFID为对象,从非技术和技术两个层面分析和探讨其涉及的安全问题,以期有利物联网健康发展。
一、从经济、法规看RFID及物联网
RFID作为物联网感知网络主要技术之一,其有形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种应用场所:公安、电力、医疗、城市、交通、供应链、银行、环保等,无人看管、无人值守是常态,由于相关法规的不完善,特别是法律意识的普遍淡漠,导致物联网感知网络被非法拆卸、非法读取、非法替换等行为广泛滋生,而此类非法行为因物联网感知网络的特殊性,其后果和影响也将远大于针对非物联感知网的破坏行为,理应受到更高的法律重视。
在物联网广泛应用的今天和明天,在经济国际化和互联网无国界化的大背景下,RFID因其量子级增长的速度和数量,其广泛应用使巨额技术标准专利费的产生、企业经营信息的泄露等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事件更容易发生,只有通过国家自有标准的成熟、完善和应用才能有效的解决物联网应用带来的经济安全问题。
从非技术的角度来看,RFID乃至整个物联网的安全均离不开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更离不开完善又成熟的中国RFID技术标准体系,我国从1999年前后开始了在此两方面的探索和努力,仍处于起步阶段,离国际水准还有较大的差距。从这个特殊的角度来讲(不完善的法规影响RFID系统的安全,而RFID系统安全与否有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的安全),幸亏物联网离我们还远。
二、从技术标准看RFID及物联网
RFID标准由空口协议、编码体系和应用体系架构等三部分构成,(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