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应用 >

诸候混战移动支付谁领风骚?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11-28 16:48 
核心提示:物联网技术的日益普及,SIM、SD卡在速度、存储、识别能力上获得空前提高,使得手机支付向着非接触、高智能、兼容性强的方向发展,手机终端承载的功能越来越多,可以集成各种消费交易等功能手机的支付应用的步伐明显加快。

移动改变生活,移动也能改变支付,以手机支付为代表的移动支付将带来全球整个消费与生活模式的重大变革,移动支付将迎来井喷式发展。

移动支付“井喷”在即,“钱”景巨大

如今随着3G的大规模商用,物联网技术的日益普及,SIM、SD卡在速度、存储、识别能力上获得空前提高,使得手机支付向着非接触、高智能、兼容性强的方向发展,手机终端承载的功能越来越多,可以集成各种消费交易等功能手机的支付应用的步伐明显加快。而当方便快捷的手机支付方式越来越广泛成为用户的支付习惯时,这个市场爆发出来的能量无疑将是“巨大革命性”。

艾瑞咨询发布的《2008~2010年中国移动商务行业发展报告》的数据表明,中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7亿用户,仅中国移动就有5亿用户。2008年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为2.1亿元,2009年,随着3G商用时代的到来以及无线与传统电子商务企业的纷纷试水,中国移动电子商务支付交易规模达6.4亿元,比08年增长约205%,2010年,我国手机支付市场规模再上新台阶,达到28.45亿元。艾瑞咨询的报告称,移动支付业务是“十二五计划”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支付业在产业链各环节的大力推进下,我国移动支付产业环境已基本形成,移动支付将进入高速发展期,预计2011年、2012年中国手机支付用户总数将分别突破2千万、3千万人,而中国移动商务支付交易规模为此也将分别达到71亿、108亿元,发展潜力巨大。

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其官网上公布了获得第三方支付许可证支付牌照的第二批13家企业名单,加上今年5月拿到支付牌照的首批27家企业,至此我国已共有40家企业正式“持证上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两次颁发,在中国电子支付产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整个中国支付产业必将迎来期待已久的跨越式发展、“黄金十年”。

可以说,移动支付能为消费者创造更灵活、更亲切的消费环境,实现钱包的电子化、移动化,极大地丰富用户可选支付方式,很大程度方便广大百姓生活。在业务发展之初,手机支付的主要应用放在小额支付上,如交纳电子信箱费、QQ会员费、网络游戏月费、从自动售货机上买饮料食品、购买地铁票以及足球彩票投注等,其实用性颇受欢迎。不仅如此,未来的移动支付还可以用于买家电、汽车、买房等大额支付。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移动支付有非常大的商业前景,将广泛应用于各个经济领域,将带来整个社会消费与生活模式的重大变革。

移动支付,或从“诸候混战”到“三国演义”

移动支付巨大的商机,引来无数商家“竟折腰”,争相分一杯羹。通信运营商、各大金融单位、传统第三方支付平台、手机制造商、芯片开发商、软件服务商等产业链上下方各个诸候都厉兵秣马,攻城掠池,绞织混战。而诸候混战之中,由通信运营商、中国银联和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传统第三方支付势力渐旺,实力凸显,在国内逐步形成了“三国鼎立”的移动商务领域新格局。

银联阵营:挟政策优势,把控标准,领跑市场

中国银联地位是经国务院和央行设立批准的,负责统一银行卡跨行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资源共享的组织,地位较为独特,即是上级协会组织又是企业单位,可“挟天子以令诸侯”。此特殊的身份决定了银联阵营在移动手机支付领域中身兼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双重角色,左右逢源,在标准制定与牌照发放的政策上占尽优势。

银联首先赢得近场支付标准的关键战役:在今年的“2011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论坛”上,统一明确了近场支付采取银联的13.56MHz国家标准,而中国移动所力倡的2.4GHz方案目前暂不能进入金融流通领域。今年5月份,银联又在第三方支付牌照的颁发中获胜,其控股的银联商务有限公司毫无悬念获得首批支付牌照,银联占尽了市场先机。

目前银联阵营发展势头正旺,除把控移动支付标准外,在终端、平台和用户发展方面也全面展开布局,领跑移动支付市场。在手机终端方面已与大唐、TCL、HTC等手机厂家宣布联盟合作,推出的国内首款支持银联移动支付标准的智能手机,努力补上终端方面的短板。银联甚至通过一系列办法试图在移动支付市场上将通信运营商“边缘化”:银联推出了一种“贴膜”业务,这种“膜”可以贴在手机等便携电子设备的SIM卡上,使这些移动设备具备支付功能,而这些“膜”既不需要运营商发行,也不需要运营商管理。(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