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应用 >

无锡:运用物联网技术管养干线公路

来源:中国公路网  作者:陈国雄 顾雷鸣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2-28 10:48 
核心提示:无锡市公路管理处依托物联网技术大力发展智能交通,全力打造“感知公路”,使“足不出户”便能“感知”国省干线的路况车情,若遇突发事情可采取有效举措予以最快处置这一看似“天方夜谭”的美梦,逐渐成真。

江苏公路交通厅公路局局长张立早在2011年全省公路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十二五”期间,江苏公路交通将率先建成完善的公路监测感知信息网络骨架体系,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运行实时监测覆盖率将分别达到100%、60%,公路巡查车辆监测覆盖率达100%。

敢为人先的无锡公路处以敏锐的“感知”,在全省公路系统率先开建“感知公路”

无锡市公路管理处依托物联网技术大力发展智能交通,全力打造“感知公路”,使“足不出户”便能“感知”国省干线的路况车情,若遇突发事情可采取有效举措予以最快处置这一看似“天方夜谭”的美梦,逐渐成真。

紧随时代发展 重视科技进步

物联网是继互联网之后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是互联网技术的深度拓展与应用,因为它的出现,使智能交通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无锡是我国国家级创新型城市之一,物联网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跻身世界先进行列。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视察物联网技术时,一锤定音--“感知中国的中心就定在无锡。”由此无锡成为我国唯一的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

近几年,无锡公路事业发展迅猛,迄今列入无锡公路处管养的公路里程达7628公里,其中国道2条、省道8条,计480公里。如何对面广量大的公路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管理,成为摆在该处面前的新课题。该处紧随时代发展,重视科技进步,一方面倾力增强公路的科技含量,另一方面不断强化信息技术在公路管理方面的运用。2007年,该处在江苏公路系统率先建成了公路管理与服务应急指挥中心;2008年,又相继建设了6个指挥分中心;2010年,将互联网络延伸至公路超限检测站、养护工区、应急处置基地等处。近三年来,该处还将342省道市区西段、230省道具区路段、312国道改线段等干线公路打造成为数字化公路……正是由于多年来信息化工作的成果积累,为该处运用物联网技术打造“感知公路”奠定了基础。

勇立创新潮头 打造“感知公路”

“感知”原本属于哲学上的名词,一旦与物联网这项新技术相连,便焕发出无穷的生命力。“感知公路”与“感知商店”、“感知家电”……一起成为信息时代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管理能力、增强行业竞争力的一种现实追求。

所谓“感知公路”,就是通过安装在公路、桥梁或车辆上的射频识别装置、红外线感知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瞄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通过各种网络与互联网的终端--“感知中心”相连。经过信息交换与通信,“感知中心”即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使“足不出户”管养干线公路成为可能。

无锡公路处在互联网技术成功运用于公路信息管理的基础上,整合各类业务与数据资源,努力探索“感知公路”的建设。桥梁是公路的“咽喉”,桥梁垮塌后果严重。该处把打造“感知公路”的重点放在国省干线的桥梁上,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去年10月,成功地完成了342省道的直湖港大桥、312国道改线段上的望虞河大桥、338省道的锡澄立交桥等公路桥梁的传感器安装,使之成为江苏国省干线上的首批“感知桥梁”。据悉,直湖港大桥在桥梁拱型吊索及断面底端等重要部位,成功地安装了50多个传感器,一旦因突发事件造成桥梁结构受力异常,传感器就会根据预设的指标发出橙色或红色预警,并将传感数据传输给“感知中心”。管养单位通过实时数据分析,评判桥梁健康状况,从而对桥梁“病灶”进行提前介入,以避免公路大桥垮塌惨剧的发生。(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