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织网”不妨放缓速度
2010年一年,物联网快步向前,资本、市场、政府、科研,都卯足劲要“织网”,可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物联往(网)。”物联网在各地政府的发展规划中已经开始被浓墨重书,而在电力、交通、物流等领域,凭借一些早已存在的物联网雏形,更是在十二五规划中把物联网纳入了重点范畴。
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预测:201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为2000亿元,至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市场投资前景巨大。
调齐步伐 顶层布局
与一般领域纵向划分不同,物联网是一个横向铺陈的领域,具有学科综合性强、产业链长、渗透范围广的特点。我国物联网的需求主要存在于智能电网、交通能物流、家居、环境与安全检测、医疗健康、精细农牧业、工业与自动化控制、国防军事、金融与服务业中。物联网应用虽然可以做到无所不在,但目前仍以局部的闭环应用和政府主导项目应用为主,跨行业、跨部门、应用链长的应用相对较少。
目前物联网发展缺乏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各地区、各部门对物联网的定义、内涵、产业范围认识存在明显差异,盲目跟风、一哄而上的情况比较突出。行业垄断、条块分割、自成体系等体制障碍,制约了物联网技术、产业和应用的结合和良性互动;由于行政性分权造成的条块分割削弱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协作攻关的能力。
一些城市对物联网发展规律和本质缺乏清晰判断,将城市信息化等系统解决方案委托给跨国公司全部承担,挤占了我国物联网产业自主创新发展的空间和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并且也带来了信息安全问题。物联网发展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涉及到政治法律和国家安全问题,只有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完善的情况下,物联网才可能深化发展。
蜂拥而上之时,容易丢掉的是长远规划和战略方向的调整。有专家建议,应成立高级别官产学研联盟组织引导;在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下对物联网发展实现全局掌控,利用地区和行业特色,引导差异化发展。
直到现在,物联网“泡沫论”的支持者还非常多,讨论它是不是泡沫,已经并不重要,因为物联网的概念还在发展的过程中,它的发展期需要10年甚至20年,因此,3到5年的准备预热期中,更是有必要调整步伐,高瞻远瞩地部署。
硬件要说“硬话”
技术方面,物联网基础和核心技术仍然非常欠缺。引进技术的便利,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缺乏核心基础技术的积累,我们的传感器设计制造业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很有可能成为控制着几乎整个传感器市场的外商的倾销对象。以嵌入式系统为例,其硬件依赖国外技术,芯片、平台软件、开发工具与国外有很大差距, 95%的嵌入式CPU依靠进口。在嵌入式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开发工具等平台软件中,国外品牌占据了绝对优势。
物联网3层架构分为感知、传输与应用,最先爆发的会是感知层的需求,而这一层对硬件提出的一些要求,是国内的厂商所不能满足的。RFID产业链虽已初步形成,但技术和企业实力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超高频、有源RFID等未形成整体产业能力,标签芯片自主知识产权贫乏。
此外,制约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因素还在于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和成熟的商业模式。现在标准还很零散、缺失和不统一,标准制定与市场应用结合不够,与国际标准融合也不足。只有找到了合适的商业模式,引导民用需求,才能实现从政府投资为主转向以社会投资为主的良性转变。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