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应用 >

物联网急需地方政府多角度扶持(4)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陈国军 张舵 陈先锋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2-11 08:51 
核心提示:其三,长期以来,中国一直面临着芯片人才短缺的状况。上海华虹N EC电子有限公司副总裁孙瑞坤说,不是有钱就一定可以发展芯片,最关键的还是人才。芯片产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产业,由杰出的人才组成的有战斗力的团队

其三,长期以来,中国一直面临着芯片人才短缺的状况。上海华虹N EC电子有限公司副总裁孙瑞坤说,不是有钱就一定可以发展芯片,最关键的还是人才。芯片产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产业,由杰出的人才组成的有战斗力的团队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然而目前,我国芯片制造与设计都缺乏人才。

其四,缺乏全产业链布局和配套支持。芯片不是简单的生产制造,需要很多重要环节相互支持,缺一不可,甚至即便芯片研发设计成功了也未必能够赚到钱,还需要统筹考虑市场需求等上下游全产业链。而过去,中国引进一条先进技术就只是一个先进生产线,缺乏各种经营管理等。

企业界人士认为,受上述因素影响,中国现在还是没有多少能和外国公司平起平坐进行交换、合作的关键性技术专利。这种状况不改变,不论生产规模有多大,也只能在技术上充当别人的“小伙计”,中国电子工业也只能继续充当“电子组装加工厂”,无法自主发展。

产业浪潮拉动“外需”而非内需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传感器顶尖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未来如果中国公司不建立自己的产业核心技术体系,中国失去的不仅仅是经济利益,产业安全也将没有保障。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深圳采访时发现,深圳有大量的传感器行业企业,但基本上属于代工、代理的企业。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说,目前我国使用的各类传感器80%都是进口的,总体来看,我国企业在传感器领域的产业力量还相对薄弱,能够研发高灵敏度、高可靠性传感器的国内企业还相对较少。按照这种趋势发展,物联网产业浪潮在中国拉动的将不是内需,而是“外需”。

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旗下专门负责物联网技术开发应用的单位。总经理刘建明告诉记者,目前从实际应用来看,国外生产企业在传感器领域拥有明显优势。首先,新一代传感器中的芯片80%以上都是国外的,传感器网络节点的核心部分,如硬件平台、C PU处理器、操作系统和通信模块大都由国外芯片设备商主导。其次,能耗是传感器的一个关键技术,我们的电网监测对传感器电池寿命的设计标准是30年,目前日本的传感器电池能支持15年到20年,而国内的产品还不到10年。第三,未来传感器的发展方向是小型化、智能化,对材料、芯片等相关领域技术依赖更强,国外公司的技术协同优势将更加显现。

接受采访的企业人士表示,当前,物联网产业整体还处于一个培育和摸索阶段,出现大量的组装加工企业,一方面是市场的自然选择,同时也有助于降低国外进口产品的价格,激发行业竞争活力。“但是同时也容易形成国内企业对国外的依赖,”中国传感器学会理事、江苏昆山双桥测控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襄说。

1999年在江苏无锡成立的海归企业美新半导体公司是全球首个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微型传感器企业。公司董事长赵阳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传感器顶尖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未来如果中国公司不建立自己的产业核心技术体系,中国失去的不仅仅是经济利益,产业安全也将没有保障。“就像电脑里的C PU和操作系统一样,一旦受制于人,就很被动。”

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和许多新兴工业化国家都在争夺中国芯片市场。如果连国内市场都丧失,将使中国芯片面临灭顶之灾,物联网也将被卡住脖子。

王文襄建议,政府需要从全产业链的角度进行政策支持和引导,芯片制造不能缺乏“市场”和“效益”发展的理念,而且要把芯片产业定位于世界市场。同时,政府应该优先采购国内自主芯片产品,引导和鼓励国内芯片设计公司在中国本土企业加工。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