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应用 >

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三网融合—— IPv6的市场推手(2)

来源:人民邮电报 作者:秩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2-10 21:39 
核心提示:在物联网中,物品应具有4个特性:可识别性、可感知性、可定位性以及可控制性。这4个特性使得物联网对地址资源具有以下的特殊需求:物联网需要地址资源支持海量性,因为物联网中存在着海量的物品,这些物品的数量将

在物联网中,物品应具有4个特性:可识别性、可感知性、可定位性以及可控制性。这4个特性使得物联网对地址资源具有以下的特殊需求:物联网需要地址资源支持海量性,因为物联网中存在着海量的物品,这些物品的数量将以万亿计,而任意的物品之间均可能需要互联,互联时需要网络地址用于定位,这些地址也将可能以万亿计;物联网需要地址资源支持移动性,在物联网中,联网物品的物理位置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比如物流行业中的商品、邮政行业中的邮件等,因此要求物联网中的物品网络地址需要相应的动态配置,其网络地址的有效性不应因其物理位置的改变而受影响;物联网需要地址资源支持安全性,物联网将比互联网具有更高的安全需求,这些安全需求包括物品信息来源的可靠性需求、完整性需求和机密性需求。基于RFID/EPC技术而提出的物联网概念,是要实现全网络融合,无限地延伸网络边界,因此,IPv6与RFID技术相结合,才能构成全网通信的基础。

三网融合

基础传输手段应是IPv6

清华大学教授吴建平认为,IPv6应该是我国未来三网融合基础传输手段的方向。在三网融合领域,如果现有5亿台电视终端全部实现双向化改造,所需IP地址数量非常巨大。在三网融合得到全面推动的环境下,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IPTV等融合终端的出现,也要求新的地址分配模式。

吴建平认为,10年内,国内绝对不可能产生出一个新的IP标准。IPv6已经拥有庞大的IP地址数量,没有必要再设立更大的地址,用IPv6做未来三网融合的基础传输是最理想的选择。当前我国的三网融合,可能存在着三种路线图:第一种是基于电信网络的NGN模式,即IP承载网+3G+电视;第二种是基于广电网络的NGB模式,即电视+互联网+3G;最后一种是基于互联网角度考虑的NGI模式,即基于互联网提供电话/3G业务、电视业务和其他创新性业务。(洪黎明)

名词解释: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其中Internet Protocol译为“互联网协议”。IPv6是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

谁在应用IPv6?

全球IPv6正进入商用阶段

经过多年的试验探索和金融危机的洗礼,2011年起,全球下一代互联网正全面进入商用阶段。构成现今互联网技术基石的IPv4相关标准的制定,主要由国际上几个大厂家主导,而IPv6的相关标准得到世界各国和全球产业界的广泛参与,大大改变相关标准由几个大厂家主导的情况,成为下一代互联网商业部署的助燃剂。

NTT、Verizon、Comcast等运营商也全力推动IPv6的全面商用。2009年3月,谷歌网站已经开始支持IPV6,而Facebook网站在2010年初开始支持IPv6地址协议。美国政府已经认识到,IPv6对于美国互联网经济持续发展具有关键作用:促进联邦现代化信息建设部署(如云计算、宽带、智能电网等);降低互联网服务复杂性,并增强其透明度;使端对端网络通信安全服务无处不在,并作为未来联邦IT系统的基础;促使未来互联网通过一个智能的、架构优良的网络运转,并能支持未来海量互联网服务。

美国政府首席信息官Vivek Kundra发布指令,要求在2010年10月30日前,指派IPv6过渡经理,并提交名单、头衔和联系方式,所有的美国政府机构在2012年底之前把面向公众的网站和服务升级到支持IPv6(如web、email、DNS、ISP服务等);在2014年底前全面升级与公众互联网及企业网相关的应用软件支持IPv6;强制要求政府各部门IT网络采购全面满足USGv6文件,采购设备需通过IPv6相关测试。Vivek Kundra宣布,为保证互通性,各部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需继续使用IPv4,即采用IPv4与IPv6共存的策略,逐步向IPv6全面过渡的战略。美国行政管理和预算局(OMB)与NIST会协作,共同贯彻USGv6文件及测试条例,其中该测试将为满足IPv6需求提供技术基础,并为商用产品提供相应的资质。这是奥巴马政府自执政以来首次公开发表有关IPv6的政策。另据美国最新调查显示,84%的组织已经取得IPv6地址或考虑申请,而只有16%的用户没有任何部署IPv6的计划。(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