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应用 >

专家:物联网是建设智慧城市的DNA

来源:通信信息报 作者:陈丽容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1-29 00:53 
核心提示:利用物联网等新技术来解决城市给地球、人类生活带来的问题,正在成为业界探索热点。

12月12日,“2010中国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建设高峰论坛暨中国物联网人才建设专题研讨”在北京落下帷幕,本次论坛以“加速物联网发展与应用共享智慧城市建设经验”为主题,共有来自各界的200余名相关人士出席大会探讨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原动力。

利用物联网等新技术来解决城市给地球、人类生活带来的问题,正在成为业界探索热点。在此背景下,由中国电子学会和国脉物联网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通信信息报提供独家媒体支持的“2010中国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建设高峰论坛暨中国物联网人才建设专题研讨”于12日在北京成功召开。

本次论坛以“加速物联网发展与应用 共享智慧城市建设经验”为主题,共有来自社会各界的200余名相关人士出席大会,深入探讨了“十二五”中国物联网发展的重要问题,促进产业间的合作交流,带动智慧城市健康发展,建立物联网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智慧城市是全球城市发展新热点

浙大—国脉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杨冰之教授在论坛上指出,当前城市面临资源短缺、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巨大的挑战,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好坏直接关乎中国未来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现在需要我们高度关注和研究。他指出,物联网能实现产业优化升级,使城市环境完备智能、城市服务高效灵活、城市治理精准高效,使城市更加智慧,使人们生活更美好,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3.0,基于数字城市(网络城市)之上,利用和融合更为先进的技术,能促进物人之间的互动能力,提高城市的智能化程度,是全球城市发展的新热点。”

据了解,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全球利用物联网技术解决城市烦恼的案例愈发增多:例如,通过“犯罪信息仓库”信息,纽约警察可以对犯罪分子的行为有更多的了解,一旦一种犯罪的行为出现一点点苗头的话,纽约的警察就可以根据这些信息作出预测,防止类似犯罪行为发生。在新加坡,人们能像获得天气预报一样,获得交通堵塞预报。通过埋在路上的传感器和红绿灯上的探头,司机不仅可以看到什么地方在堵车,还能够提前预测,什么地方过10~20分钟会堵车,从而选择更为通畅的道路行驶。

对此,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在论坛上用自问自答方式说明了智慧城市的重要性。“什么让生活更美好?答案既可复杂,又可简单:城市的乡村化让中间环节耗费更少,乡村的城市化让社会化服务更多。”他说,智慧城市是物和人的结合,是人的泛在和定在的价值的结合,只有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真正有意义的智慧城市的状态。

我国建设智慧城市呼声渐响,结合低碳思维成趋势

在我国,随着城市化、城镇化的快速进程,交通拥堵、自然资源浪费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打造智慧城市的呼声因此更加高涨。那么,我国智慧城市的规划主要有哪些内容?杨冰之教授表示,主要有城市应用与产业发展两大领域。其中,智慧城市领域包括智慧政府、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物流、智慧环保、智慧社区、智慧楼宇、智慧学校、智慧企业、智慧银行、智慧医院、智慧生活以及这些智慧行业之间的跨行业应用等方面。这些与城市发展水平、生活质量、区域竞争力紧密相关,并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产业发展领域包括智慧产业发展、传统产业改造与升级,其中包括选择、引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物联网核心产业、相关产业;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与提升;以及产业之间的互动与促进。

姜奇平从大趋势上介绍,智慧城市发展大趋势是泛在和定在的结合。“定在”就是定在的位置服务——LBS。定位服务的相应技术主要基于移动台的定位方案、基于网络的定位方案以及GPS辅助定位方案。他说,在工业化时代,城市之所以让生活更美好,是因为人们需要用集中的方式规模化地配置资源,为此宁可承受较高的碳排放;但在信息化时代,由于有了互联网,人们可以用分布式的方法,个性化地配置资源,生活更加环保。我们需以人为主体,追求更低的能耗、物耗,实现更高的意义。“ICT促进低碳主要体现在网格化、物流配送、智能建筑、出行方面四个方面,需要反思智慧城市的主体意义。”

人才建设是物联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重要推动力

总体来看,随着互联网向宽带化、移动化、泛在化发展,智慧城市将使人们工作和生活更安全、更有效、更舒适。那么,当前我国物联网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物联网规划与政策专家安筱鹏博士(7.30,0.06,0.83%)在论坛上提出了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三点意见:首先,我国物联网发展物联网发展的挑战不仅仅存在技术问题,还需要市场规模化应用;其次,需要培育一些能够整合物联网产业上下游各环节的企业;最后,要解决需求与技术不成熟的矛盾,既需要技术与市场整合。

国脉物联网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姜德峰在肯定安筱鹏博士观点的同时,指出物联网是建设智慧城市的DNA,人才是物联网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人才成为制约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姜德峰介绍,根据国脉几年来的研究,他们认为现在的物联网人才培养体系呈菱形——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支撑,以专业培训机构为补充。企业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动力和实践者,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支撑者和引领者,专业培训机构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润滑剂和助推器,四者需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推进建设合理完善的物联网人才培养体系。

据了解,国脉物联网技术研究中心既是以增强物联网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为宗旨,集聚物联网行业各方力量,促进资源共享及产业链有机整合,为政府、企业与园区、高校、投资机构等提供物联网权威资讯、战略规划与产业研究、项目咨询、品牌推广、外包服务、人才培训、高端会议等综合服务。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