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在公共安全方面应用分析
公共安全是指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安全,其涵盖范围包括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涝等;技术灾害,如交通事故、火灾、爆炸等;社会灾害,如骚乱、恐怖主义袭击等;公共卫生事件,如食品、药品安全和突发疫情等。我国的公共安全形势严峻,每年死亡人数超过20万,伤残人数超过200万;每年经济损失近9000亿元,相当于GDP的3.5%,远高于中等发达国家1%-2%左右的水平。
感知技术是公共安全管理的关键
公共安全管理的一般过程分为监测、预警、决策和处置,前两者属于安全事故发生前的防范,后两者属于事故发生后的紧急处理。公共安全事件发生的隐患越早被识别,处理就可以越及时,损失就越小。管理公共安全事故的重点应该在发生前,而不只是在发生之后。但目前的情况是,安全的防范技术难度大,同时也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
物联网是安防的重要技术手段,目前公众所说的物联网就是带有传感/标识器的智能感知信息网络系统,涵盖了当初的物联网、传感网等概念,是在传感、识别、接入网、无线通信网、互联网、计算技术、信息处理和应用软件、智能控制等信息集成基础上的新发展。
公共安全管理的关键是预先感知。感知的对象很多,例如地表、堤坝、道路交通、公共区域、危化品、周界、水资源、食品药品生产环节以及疫情等容易引起公共安全事故发生的源头、场所和环节;感知的内容包括震动、压力、流量、图像、声音、光线、气体、温湿度、浓度、化学成分、标签信息、生物信息等;感知的目的就是要准确获取管理对象的异常变化。
公共安全中需要感知的对象、内容和数量非常巨大,感知之间的关联关系也错综复杂,要做到准确、及时和无遗漏,光靠人工识别基本无法做到、也不现实。物联网的智能化应用将转变传统管理模式,大幅度提高公共管理水平。
物联网技术在公共安全方面的局限性分析
物联网基本层次结构按照普遍的理解划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由传感器、RFID和传感网络组成,负责数据采集;网络层一般指三大电信公司的宽带网、Wi-Fi、GPRS/CDMA、3G/4G等,负责数据传输;应用层是基于信息数据汇集之上的各类应用。
感知层上的局限是:目前的传感器在较为复杂的环境下,难以做到准确、快速感知;高性能传感器的成本过高,对使用环境要求苛刻,限制了推广;传感器标准不统一,大家各自为政。
网络层比传感层和应用层要成熟,几大电信公司不遗余力地
扩展网络能力;三网合一的推进将进一步扩大覆盖面、提高传输能力。
应用层上,专业系统条块分割,形成“信息孤岛”,限制了应用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各专业系统之间技术体系标准不统一,存在互联互通的技术障碍。
另外,在管理层面,也存在条块分割、难以形成统一指挥的局面;而且创新和产业体系不成熟,创新能力不够,存在较多简单模仿和贴牌,不利于形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局面。不过,目前安防行业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将会影响到整个公共安全领域。
物联网技术在公共安全应用趋势
1、IP化:安防系统的数字化及网络的普及为IP化提供了条件;安防系统从分散的单点系统朝分布式监控、集中管理方向发展,联网监控报警是大势所趋,“平安城市”等项目的大规模建设也加快了联网监控的步伐。
2、IT化:传统IT厂商及电信运营商全面进入安防行业,安防行业面临重大洗牌;IT行业成熟的结构化、标准化体系架构设计和理念将应用于安防领域,推动安防行业升级。
3、网管化:安防系统规模越来越大、监控范围越来越广、监控对象越来越多,海量存储对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做到电信级可管可控。面对这些新的趋势,公共安全的信息系统建设需要迈上一个智能化综合管理的阶梯。
4、系统的融合性:物联网将横向整合各个孤立的安防系统,实现信息互通和联动,形成立体化决策支撑体系,使决策更智能、更科学。
5、平台的开放性:物联网采用标准化的开放平台,带动整个安防产业链发展,形成安防行业规模化的态势。
6、应用的灵活性:采用安防通用平台+应用子集的顶层设计架构,在保证系统标准化、可重用的同时,满足应用的多样性和不同应用的个性化要求。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