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技术 >

东莞:整合创新资源,推动物联网及RFID产业发展

来源:中国科技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7-06 14:53 
核心提示:近年,东莞产业支援联盟开展了“东莞企业升级转型专题会暨联盟专家会诊辅导”、“走进镇街,百家重点企业辅导行动”等大型活动,为近万家企业提供了诊断辅导,获得了企业的认可;推动了两岸创新科技的交流与合作。

广东省东莞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素以“世界工厂”、“制造业名城”著称,拥有数以万计的制造企业,然而绝大多数以加工贸易企业为主,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企业技术水平相对低下,自主创新能力十分薄弱。为了推动科技创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发展,进入本世纪特别是2006年以来,东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双转型”发展战略,并提出实施“科技东莞”工程,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和产业转型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东莞市大力实施“科技东莞”工程和推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2011年全市各类科技型企业数量超过3500家,预计全年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达1590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28%;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66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32.12%;全市专利申请量24455件,专利授权量19353件,继续位居广东省前三位。

针对本地高校和科研机构少、科研力量薄弱、科技对产业支撑不足的状况,东莞积极加强引导,加大投入,通过产学研结合的形式,采取“引进来”的方式,大力推动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内有关重点高校院所在东莞建立了制造工程研究院、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育成中心等11个公共创新平台;以相关龙头企业为依托,组建了太阳能技术研究院等12个行业技术平台;以企业为主体,组建了129家企业工程中心和40家重点实验室,其中省级以上工程中心46家,省级重点实验室9家;突出产业集聚优势,申报认定了11个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和18个专业镇以及组建了12个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搭建各类科技平台,强化产业科技支撑,已成为东莞科技工作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尤其是,东莞的公共创新平台为本地产业升级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累计服务企业近2万家,承担国家和省市各类科技计划120余项,孵化30多家科技企业。主要成效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支撑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各创新平台为东莞市家具、毛织、食品、服装、造纸、鞋业等传统产业在产品研发、设计、检测等方面累计服务企业近20000家,支撑企业突破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取得较好的成果,带动经济效益近20亿元。如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牵头争创国家“数控一代”示范城市,承担的“面向纺织、木工及模具行业的机械设备数控化应用示范”项目获国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计划项目征集入库;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依托下属企业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点开拓政府信息化集成项目市场,2011年实现销售合同收入约2500万元,同比增长200%;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为200余家企业成功进行了产品设计、新产品开发400余项,包括消费电子、机械设备、医疗设备、玩具创意、电脑周边、仪器仪表、家居家具等各类产品,为企业的产品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提供了优质服务,帮助企业新增收入5亿元以上,上缴利税约3000万元以上,获得业界一致好评;东莞中山大学研究院为广东省发改委制定《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开发路线图》,为东莞市发改委制定《东莞市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为香港汽车零部件研发中心、中航电动汽车(郑州)有限公司、广东星海数字家庭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东莞市艾炜特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展开深度合作。

二是引领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各创新平台充分利用自身科研优势,积极推动LED、电动汽车、物联网、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通过整合东莞市优势产业上下游资源牵头在数字装备、RFID、卫星导航、LED、云计算、智能玩具、太阳能、模具等领域组建了8个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并依托创新联盟联合突破行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如由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牵头组建的广东省RFID产业产学研战略联盟,承担了省部产学研重大专项“RFID产业核心技术产品及示范应用”,攻克了RFID芯片、封装、读写器等行业核心技术,并已在虎门港建立了示范工程。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承担“基于现代通信网络的商用型‘超大规模教育云服务’”项目,研发了包括云存储、云计算、云调度、云传输和云安全等核心功能的平台软件环境,开展云超市、云终端、云多媒体和手机云服务等项目,并通过人才、技术、资金、服务、市场等各方面的紧密结合,初步实现了云计算平台的大规模应用和商业化运营。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与广东志成冠军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开展LED芯片自动检测与分选装备产业化的项目研究,该项产品乃国内首创,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LED芯片量产瓶颈问题。(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今日头条

更多>>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