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时代的大众传媒(2)
物联网对现代传媒的影响
著名演讲家李元授教授曾指出,生产方式是决定新闻传播事业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④物联网技术作为信息产业革命的第三次浪潮,其作用远远超过了电脑的普及与互联网的应用,因此,物联网技术必将带动传媒事业的巨大变革,可以说,在物联网时代,谁先将物联网引入传媒,谁就能在未来传媒业的竞争中抢占先机。
物联网技术增强了媒体与受众间的互动。物联网改变了传统媒介单向传播的特点,真正实现了双向互动的功能,使受众真正有了越来越多的主动权。在物联网时代,受众不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设备”,选择“任何服务”,如点播电视节目和浏览杂志期刊等,而且还可以通过视频在线同节目主持人及其他观众相互交流,给观众一种现场观看的感觉。甚至在节目制作过程中,观众也可以参与进去,对节目的构思与创作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可以这么说,在物联网时代,已经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受众和信息源管理者了,因为每个受众亦可作为传播源发布信息,而信息源管理者也可作为受众接收其他信息源的信息反馈等。
传播源与受众之间以及受众与受众之间可以通过由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组成的“三网融合”系统进行信息传递。其中P1、P2…Pn指的是各个用户终端,如电视、手机、电脑等。后台信息处理系统指对物联网内各个用户或终端的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系统,其作用是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储存和管理用户需求及传播的各种资源、信息等。由此可以看出,物联网下的信息交互并不局限于传播者与受众者之间,受众与受众之间也可以通过“三网融合”系统在线聊天、发布信息并引发讨论等。
物联网形成新的传媒中心化。传媒中心化还得从“去中心化”说起。“去中心化”的概念源于传播层面。传统媒介主要是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等,它们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处于主导和决定作用,它们的“中心”地位决定了受众只能无条件接受媒体的单向信息传播和广告“轰炸”,受众很少能进行信息反馈。但是“随着资讯科技与网络科技的发展,传统由集团所掌握的媒体发言权将回归到个人手中,因为资讯网络科技使得传播资讯的成本降到最低,因此只要是有内涵的发言内容,将可善用资讯科技轻易传播。换句话说,个人发言权不再集中在主流媒体手中,例如传统报纸、广播或是电视,而能够回归到个人手上,这样的现象就是去中心化”⑤。“去中心化”现象源于互联网的应用,现代传媒手段日益丰富和多元,新媒体势力不断增长,信息传递的渠道不再稀缺,从而导致媒体不得不放弃以自我为中心的传播策略。而在物联网时代,这些新的或传统的传媒手段在“三网合一”的框架下又重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以物联网传播为中心的“后中心化”传播。这种“后中心化”传播比“去中心化”传播更加以人为本,它遵循受众就是上帝的“原则”,一切从受众的需求出发,不对受众实施无效或者无理的信息“轰炸”,同时根据用户个人信息和后台信息处理系统所存储的用户信息,自动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主动为用户提供用户想要的服务。比如受众想看新闻,物联网后台信息处理系统就会根据受众存储的读者资料及以往阅读信息,自动将受众喜欢的报纸和新闻排在最前面以避免受众翻阅无关信息。
物联网促进了媒介的融合。对于媒介而言,物联网消除了媒介之间的边界,推动了以“无所不能”和“无所不在”为特征的媒介融合的深化。以电视为例,在物联网时代的数字电视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视,而是一个多功能、多用途的物联网技术接收终端。通过这个终端用户可以阅读期刊,可以下载资料,可以收听广播,可以网上购物,可以和远在国外的亲人视频聊天。与此同时,物联网时代的手机或者其他移动载体,又使得广大受众获得空间上的自由,电视观众再也不必像从前那样需要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观看电视了,无论在汽车、火车还是飞机上都能随时观看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资讯节目,甚至在海边、在荒漠、在高原,物联网终端也能提供多种多样的电视节目。概括而言,物联网时代,媒介融合的生命力就在于消弭了时空之间的界限,让消费者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得到任何自己想要的服务,这就解决了传统媒介最大的桎梏,即“线性传播与时间的冲突、静态接收与空间的冲突”⑥。此外,物联网还消除了媒介与受众之间的界限,促进了二者的“融合”。物联网时代,任何用户都能通过个人终端发布信息,以往承担固定传播者角色的传媒组织的影响力下降,点对面的单向传播让位于点对点的互动的网状传播。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受众都可以是传播者,所有的传播者又都可能成为信息接收者,传者与受众的界限已经不再那么清晰了。
结语
物联网和受众需求、行业政策共同作用于传媒业,如果说受众需求决定了“什么有市场”,行业政策决定了“什么是允许的”,那么物联网则决定了“什么是可能的”。而只有“可能的”媒介产业架构与方向由理论具化为战略,“可能的”媒介形态及功能由想象转化为现实,“可能的”媒介组织及行为随着业界探索由特殊演化为普遍,受众需求和行业政策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物联网是推动未来传媒产业发展最为关键的动力,是影响未来传媒产业发展模式的主要因素。对于传媒产业来说,物联网的推广和应用无疑将给未来传媒领域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如同当年互联网的普及一样,谁先把握住了物联网的优势,并恰当地运用它,谁就能在将来的传媒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正如传媒大亨默多克所言,大众传媒的发展始终充满了不确定性,而只有变革才是唯一的确定性因素。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