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物联网产业将开始进入全面应用时代(2)
市场前景广阔
与其它国家相比,中国的物联网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目前中国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终端机、移动基站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拥有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网络的完整产业链,特别是物联网传感器产品已经开始进入应用阶段。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防入侵系统是中国首先使用了物联网技术的机场,防入侵系统中铺设了3万多个传感节点,覆盖了地面、栅栏和低空探测,可以防止人员的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攻击性入侵。
今年1月3日投入运行的国家电网公司的首座220千伏智能变电站无锡市惠山区西泾变电站是中国首个使用物联网技术的变电站,该变电站用物联网传感器产品建立了传感测控网络,变电设备实现自我感知、判别和决策,从而完成自动控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值守和巡检”。
3月14日格力电器与中国移动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物联网空调的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应用推广等领域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物联网空调。还有许多企业也开始准备将自己的产品物联网化。
财政部企业司司长刘玉廷说,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初具基础,2010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1930多亿元,安防和电力两大行业居于中国物联网应用市场前两位,合计占据了接近六成的市场份额。
刘玉廷说,中国物联网核心技术低频和高频射频识别(RFID)产业已经相对成熟,2010年市场规模达105.3亿元。敏感元件与传感器产业初步建立,全国有1688家企事业从事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在生物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图像传感器、工业传感器等领域有较强的专利实力和竞争优势。此外中国拥有全球最大、技术先进的公共通信网和互联网,通信设备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移动机器对机器(M2M)终端数量接近1000万,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M2M市场之一。
艾媒咨询研究数据显示,至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9160多亿元。
赛迪顾问研究显示,中国物联网产业在公众业务领域以及平安家居、电力安全、公共安全、健康监测、智能交通、重要区域防入侵、环保等诸多领域的市场规模均将超过百亿甚至千亿元,市场前景将要远远超过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
需要突破的瓶颈
在“2011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表示,从国际角度看,物联网发展虽然前景广阔,但目前尚面临五大挑战。一是技术产业能力不强,尚缺乏核心芯片与核心传感技术;二是目前标准仍然相对分散,缺乏统一标准体系,标准化程度低,互通性差,涉及大量国际组织,难协调;三是物联网应用个性化强,市场规模尚需培育,商业模式有待完善;四是产业链复杂,需要强有力的整合者,需要进一步打破行业壁垒,实现资源共享;五是将面临对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威胁和挑战。
这五大问题是发展物联网的国家都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解决,中国也不例外。
除了这五大共性问题,赛迪顾问的报告认为,目前中国物联网产业还存在一些技术短板,一是通信距离瓶颈,目前传感器所能连接的距离在100至1000米范围内,也就是说,超过1000米之后传感器发射信号不足以支撑数据的传输。二是外部环境指标,目前的传感器对外部环境指标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对湿度、温度的要求很高,一旦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其工作效率可能大打折扣。“攻克物联网产业的技术短板将是影响物联网发展的关键因素。”赛迪顾问报告说。(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