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给物联网植入人工智能基因开源节流环保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7-20 11:30 
核心提示:从09年起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物联网的概念,代表信息化发展方向。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提出的,它的一般定义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

从09年起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物联网的概念,代表信息化发展方向。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提出的,它的一般定义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物联网就在我们身边

信息化应用于人类社会初级目标锁定在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沟通,这样一个发展目标历经结绳记事、活字印刷、无线电传输及至目前阶段网络时代,已经基本实现。信息化会朝什么方向走?众口一词的说法是:物联网。物联网在国际上又称为传感网,它借助于电子信息技术,将物体嵌入微型感应芯片,使其智能化,再结合无线网络技术,使人与物体、物体与物体之间实现“交流对话”。物联网作为信息化应用广度的拓展和深度的挖掘,在我们身边已是比比皆是。

物联网未来无处不在

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的要求等等,已如同科幻小说一般,将物品都人格化了,但这是真切的现实,不是科幻了。

耐克公司推出的Nike+跑步鞋,通过植入传感器跟踪跑步信息,然后发送到使用者的iPod上。该产品还有自己的社交网络,可以自动发推至Twitter,还可以发送状态更新至Facebook。同样,不用五花大绑在各种仪器上,你一举一动的数据都能被电脑监测到。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明了一种可以感知运动的裤子,通过织布机把电线和纤维织到一起。每动一下,嵌入在纤维里的传感器可以测量裤子的速度、旋转度和弹性。然后把信号发送至电脑上。可以说,在信息世界人与物已平起平坐了,“大家”都是一个信息节点。

上面说到的“人-机交互”例子,有人会嗤之以鼻:“小儿科儿”!那么,再让我们看看物联网的“大手笔”。我国早就开始了物联网产业的相关研究和应用试点的探索。RFID是物联网感知层最重要的技术之一。2004年,我国启动了物联网的重要应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的行业应用试点工程,在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建筑等领域初见成效。如遍布30个试点城市的“一卡通”工程应用等。截至2009年10月,全国224个城市发卡量近1.7亿张。我们每个人不都被网在这张“卡”联网之中了!

其实,物联网是一个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共同构成的庞大的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涉及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社会与生活各个领域的一个无所不包的庞大的产业链。我们对其存在、发展的“前世今生和来世”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物联网能改变我们生活的深层次原因不仅是简单“互联”,而是其强大的智能化的趋势造就的技术生命力和商业价值。

给物联网插上智能的“翅膀”

物联网的工作原理:感知层采集的信息经过传输层传输,再由应用层把感知和传输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做出正确的控制和决策,实现智能化的管理、应用。人类对这一应用的憧憬早在工业自动化时代来临之际,就已“蠢蠢欲动”。难道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时,不希望电灯“日落而亮、日出而熄”或是随着一声“开灯”而点亮,但通讯技术瓶颈造成将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的隔离,即便能够实现连通,在联网技术未能将这种连通成本降低到能激励人们广泛使用的水平也是行不通的。随着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使数据能在传感器、计算机和执行机构之间自由流动。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是,物品既可以感知环境,又可以相互通讯时,并迅速对其做出响应,有的甚至可在基本无人干预的情况下工作。这种智能“基因”有赖于人工智能在计算机上的实现,也决定着物联网的“成长特性”。(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