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微物联:当前物联网的三种销售模式

来源:国脉物联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7-18 12:49 
核心提示:@微物联是国脉物联网制作的特色内容品牌,主要以围观物联网为宗旨,恪守新颖、独到、深刻、有趣的编辑原则,扫描物联网产业的话语生态,发掘物联网业界的意见领袖,表达物联网领域的真实心声,希望以此引领远离苍白无味的概念思辨和居高临下的庙堂讲演,力图

“@微物联”是国脉物联网制作的特色内容品牌,主要以“围观物联网”为宗旨,恪守“新颖、独到、深刻、有趣”的编辑原则,扫描物联网产业的话语生态,发掘物联网业界的意见领袖,表达物联网领域的真实心声,希望以此引领远离苍白无味的概念思辨和居高临下的庙堂讲演,力图在众声喧哗的话语狂欢中抵达物联网的真相。

@ 卑微草民:“减少使用不必要的物联网应用,或者干脆放弃以私人目的使用物联网”--这是可以真正保护自身信息安全的唯一有效的方法。任何人都不会以牺牲个人信息安全为代价,换取所谓物联网带来的种种便利。

@ zhaisj:无论是否接受“云计算”,它都将成为一种时尚。但虚拟化为核心“云服务”模式,没有了网络边界、数据动态迁移,连管理员也不清楚你的数据具体在哪里,安全问题如何?请求帮助新安全思路……

@倚风而思:宁家骏先生说:在云计算技术上,思想要防右,行动要防左。诚哉斯言!

@宏观点:云计算要从技术指导转向以需求为导向。

@ 阿里巴巴:“电商死神来了”之前10种征兆。1、以赚钱为使命;2、没有价值观和企业文化;3、纯粹依靠广告或营销增长;4、没有供应链壁垒;5、未能拥抱物联网;6、不具备开放胸怀或分享精神;7、不设数据研发团队;8、无法聚焦和专注主业;9、哗众取宠掌声饥渴症爱出风头;10、远离消费者。

@ 郭去疾:物联网属于骗国家和股民钱的又一重大概念垃圾。

@ 燕子:三网融合试点已过一年,然而电信与广电在利益纠葛不断的情况下,三网融合进展可谓“龟速”;而当前火热的物联网产业,全国各地纷纷猛烈投资物联网,然经分析,物联网的基础工业还不在中国,发展越快,最后越容易给外国人准备一个大市场,中国物联网发展明显有些“举国冲动”。

@ WilliamYu:市场不成熟、不接受的东西,永远只是忽悠钱的,就像当年的网格计算一样,多少所谓的网格研究经费和头衔。这么多年,直到现在,云才慢慢火起来。

@ 七城之行:如果你反“物联网”概念,那么也应该用同样的态度反“云计算”概念,不要老外说的你就不反,两者都是新瓶装旧酒,没有新技术在里面,只是整合的概念。真正假概念的是“纳米”技术,这是不存在的技术。

@ 仁者爱人0011:如果说2G业务是红海的话,那么基于3G的个人业务,行业应用和物联网业务都是蓝海!

@ 付超雄:目前物联网大致有三种销售模式:1、政府驱动型:就是中央财政出资,有目标的建立物联网示范性工程和示范性城市。2、企业自主型:就是央企、跨国公司、事业单位等,出于他们自身管理需要和发展的需要 3、联合驱动型:就是根据特定行业的特定需要企业和企业或者企业和政府之间的联合营销。(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