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布局物联网智能通道+能力开放应双管齐下
面对当前存量市场饱和、增量市场竞争激烈的状况,运营商遭遇到增量不增收、传统固话及语音业务大量流失、企业利润逐年下降等多重问题考验。如何寻找新蓝海是眼下亟需解决的问题,而物联网的发展无疑为运营商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在传统电信业务遭遇到前所未有发展瓶颈的现在,物联网一方面引发了运营商对各类业务的海量拓展,另一方面,又为运营商开辟了全新的市场,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低离网率、高ARPU值的用户资源。
如今,在全球范围内,不论是政府、企业还是运营商,都正在通过大量的物联网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改变未来产业发展模式和结构,改变政府、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交互方式。而我国运营商在积极推进物联网发展的同时还存在哪些问题仍值得探讨。
统一管理协同机制待建立
目前,电信运营商作为物联网产业链中的重要角色,既有很大的发展机会,也正面临着很多挑战。
首先,运营商面临着统筹不够、重复投入、应用单一的挑战。当前由于物联网业务应用尚在起步阶段,多数业务处于系统分散、垂直交叉、可规模化复用能力较差的状态;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的物联网体系架构和标准规范指导,无法形成统一的管理协同机制。这样一来,没有标准化的通信模块,面向物联网应用的终端可集成度就相对较差,成本偏高;且缺少端对端的支撑能力,物联网业务开发周期较长,安全可靠性也就较差。
由于各种接入到网络中的终端和行业服务器均处于分散、孤立无监管状态,无法实现对设备的监控和管理,也无法评估设备对网络带来的冲击。同时,由于众多业务应用系统要求后台支撑系统支持不同协议及协议的更改,这对后台支撑系统的高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其次,运营商对于物联网关键领域、重点应用认识不清晰。虽然国内各电信运营商紧跟物联网市场需求,结合自身优势及发展需要,已经取得了一些实践成果,但由于物联网关键领域应用选择较多,重点应用及商业模式仍不清晰,依旧没有形成核心应用及产品,这就导致运营商不能为聚类应用的客户提供标准化的解决方案,难以推动物联网业务在行业、公众等领域的规模化发展。
再次,当前物联网领域科研、生产、销售各环节脱节。物联网业务发展包括需求提出、需求分析、制定规划、制定计划、研发测试、应用推广、成果评估等众多环节,其中涉及市场、研发、建设、销售、运维等各相关部门,目前这些环节尚不能有机组合在一起,故需要运营商在整个物联网业务发展组织管理过程中,重点关注市场、研发和应用推广部门的协调与配合。
四大策略应对挑战
物联网的商业模式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运营商要想在这一领域取得成功,必须转变传统思维,把统一业务支撑平台的研发和建设作为开展物联网业务的核心战略;制定平台相关标准规范协议,实现物联网终端和应用的统一管理和有效信息互通;研发标准化的终端通信模块,实现物联网终端的统一接入,减低成本;形成标准化解决方案,推动物联网业务在行业、公众等领域的规模化发展。而针对以上挑战,笔者给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予以应对。
业务发展策略。根据用户的需求、市场潜在规模、企业的信息化程度等因素,电信运营商物联网业务发展也会分为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三个阶段。萌芽期主要以满足企业需求为主,运营商物联网业务应以透明通道模式为主;在成长期行业应用占主导地位,运营商物联网业务应以“智能通道+能力开放”模式为主;而在成熟期,大部分行业市场仍以“智能通道+能力开放”业务模式为主,运营商应针对门槛较低且规模效益明显的行业采用自主运营模式,对公众市场则采用自主端到端模式。(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