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国外较为成熟的车联网系统一览(2)
以行程报告为例,它可以向用户展示车辆在运行的很多信息,包括行驶里程、行驶时间、总燃油消耗、平均车速、行驶中的燃油消耗和车辆静止时的燃油消耗等。
维修报告可以向用户展示所选车辆的维修情况,包括计划的维修、已进行完毕的维修以及预定的时间。在每个表格实例中还有警示注意,用于提醒用户每辆车每项特殊维修的预定时间。
日本的VICS
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提高车辆的运行效率等问题,国外企业也开发了很多基于实时道路信息及诱导方式的车辆信息服务系统,日本的道路交通信息通信系统(Vehicl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VICS)就是其中之一。
VICS通过布设在道路上的红外、微波、视频等传感器等装置采集车流量、车速、路段的堵塞程度、交通事故等信息。采集到信息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传送给VICS中心并进行分析和处理,处理后的交通流量、路段的堵塞程度、交通事故、道路施工等信息通过广播电台、路侧信标等方式向社会发布,同时利用FM多频广播、无线电定向波传送、光定向波的方式将道路交通信息、预计行驶时间、诱导信息等发送到使用VICS功能的车辆导航系统上。驾驶员可根据这些信息对车行路线进行判断。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信息中心张为告诉记者,1996年,VICS在全日本范围内投放市场,到2008年销量达到300多万台,至今累计销售达2119万台。目前,日本80%的车辆导航系统集成了VICS系统。日本丰田公司的试验数据表明,在同一路段上,使用VICS系统的车辆行驶时间最大减少了21.86%;平均减少了9.52%;平均时速提高了约5%。
为了推动交通运输行业从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转型,交通部对物联网在交通领域的应用高度重视,强调要抓好以物联网技术应用为引领的交通运输出行服务系统、以传感和相关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交通运输监测管理、应急处置保障系统建设。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信息中心博士张为告诉记者,交通运输部启动了两个重要的前期战略研究内容,一个是应用物联网技术推动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策略研究,还有新一代智能运输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希望通过这两个课题的开展推动在物联网在交通上的应用。
2009年,交通运输部以上海世博道路运输安全保障工作为契机,规划建设重点营运车辆动态信息公共交换平台工程,充分整合各省(地)车辆动态信息监控资源,运用统一的信息交换标准,建设统一的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实现全国范围内重点营运车辆动态信息的跨区域、跨部门信息交换和共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国家863计划现代交通技术领域专家组副组长王云鹏告诉记者,截至2010年4月,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建设完成,共接入省级平台29个,入网车辆总数20.67万辆,日均在线车辆13.56万辆。
今年4月,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家安监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工作的通知》,规定2011年12月31日前所有 “两客(旅游包车、长途班线客运车辆)一危(危险品运输车)”车辆安装卫星定位装置,2011年8月1日起,“两客一危”车辆出厂前应安装符合规定的卫星定位装置。对于不符合规定的车辆,工业和信息化部不予上车辆产品公告,道路运输管理部门不予核发道路运输证。2012年1月1日起,没有按照规定安装卫星定位装置或未接入全国联网联控系统的运输车辆,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将暂停营运车辆资格审验。
交通运输部对于物联网在行业的积极推动,已经引起各省运输主管部门的重视。目前,很多地市的运管局及客运公司已经在着手使用相关技术。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