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书华:我对目前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诘问
自去年无锡市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成立以来,物联网产业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目前,几乎所有的一二线城市都在筹备建设或已建成物联网产业园。这不能不让人忧虑,这种盲目和“跃进”式投资规划,我们禁不住要诘问,物联网产业真的已经具备这样的能量平衡投资吗?各地产业园是不是有自己差异化的定位?还是在画同一个“葫芦”?
从目前来看,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深圳等一线城市都曾宣布要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此外,一些中小城市也开始进军物联网,而且很多地方已经为自己制定物联网产值目标,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我们积极关注并积极引导发展,无可厚非,但是,全国纷纷过大投资物联网,估高物联网目前的发展能量就不足取了。从股市亦可见一斑,在各方面推动下,股市物联网板块一路领涨,一些企业或机构很有可能借势兴风,在资本市场为产业带来风险。结合互联网走过的风雨历程,有前车之鉴,物联网就不能重蹈覆辙。那么,笔者不禁要诘问,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真的和目前“劲风”相符吗?
首先我们从物联网发展历程看物联网发展的程度。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2008年,IBM公司基于“物联网”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温总理的号召进一步开启了中国全面关注和研究传感网的序幕,北京、上海、福州、深圳、广州、重庆、昆山、成都、杭州等城市都加快了物联网发展的布局,工信部也表示正在编制“十二五”物联网发展专项规划。从历程来看,中国物联网正式被大家认可重视应该从温总理重要讲话开始,可以说我们现在还是在起步阶段,产业链的形成,还不是很完善,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从研究机构、企业到人才培养、应用推广等,都明显不足。特别是应用,上次本人撰文称物联网步入应用转化阶段(详见:http://t。cn/aNe8DX ),那么,个人认为应用和转化是核心,这是目前物联网产业发展必须重视的环节,而且需要持续的创新和发展。从目前来看,真正将物联网应用产业化带动整个经济发展,还需要一个过程。
其次从物联网技术来看。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相信大家对物联网相关技术都不陌生,每一项技术都早已经走进我们的现实生活。比如,物联网最核心的RFID技术,最早我们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可以说,二战时期,就诞生了RFID技术,到今天,已经走过六七十年的历程,那么,我们不禁要问,“物联网”概念的提出,就真的像大家所想的具有那么大的新发展潜力吗?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关注创新和应用呢?怎样充分的对各相关技术进行提高和整合,才是我们各个物联网相关研究机构和企业应该做的,如果这个还没有一定积累,还不具备“喷发”的能量,我们还是理智点面对。
接着,让我们再来看看中国目前物联网发展现状。中国目前物联网产业组成,主要由一些大学、研究机构的技术理论阵营、有众多企业参与的企业阵营,以及搭台引导决策的政府阵营组成,企业阵营比较复杂,由于物联网涉及传感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各个生产商、运营商、系统集成商等,都加入物联网阵营,又由于物联网涉及很多行业,很多以前做射频产业的、安防产业的、互联网产业、软件行业的等,都摇身一变,为自己贴上物联网的标签。那么,我们再来看物联网真正的应用,虽然物联网解决方案层出不穷,但真正付诸应用的还是很有限,做成大规模应用并带来社会明显效益的屈指可数。可以看出,真正属于物联网的领军企业或者骨干型综合企业,还没有出现,物联网的基础还不坚实,离真正成为一个支柱产业,还有很大距离。
那么,再来看看物联网产业园在全国的进程。2009年11月底,无锡市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中国传感信息中心)正式获得国家批准。这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的物联网产业园,不过,无锡仅独立领先了几个月,上海、杭州、广州、北京等地也都高调宣布要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除了上述城市外,深圳、重庆、天津等多个重要城市都已提出建立物联网基地或产业园区。对于一线大城市的“物联网发展行动”,一些省会城市、甚至地级市也不甘落后,已明确表示要建立物联网产业园。根据各地的规划,物联网的产值预测数字也越来越高,有些地方的预测产值已经达到让人吃惊的程度。这不禁让人增添了几分担忧,也便有了此文开头的诘问!我们不能不静下来审视我们的地方产业园,准确把脉区域经济发展,关注区域物联网企业,积极扶助本区域物联网企业才是根本,“物联网产业园”里长出属于自己的物联网“参天大树”才是王道。
站在2011年的中点上,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如何成就物联网产业,使其成为一个支柱性产业,是摆在我们每个物联网从业者面前的核心问题,一方面,我们需要打下物联网产业坚实的发展基础,从技术研发到推广应用,以及相关标准、政策的制定引导,另一方面,我们必须保持理智务实的态度,正确认识规划。不能狂热地过高评估,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最后酿成苦果。保持中国物联网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是我们每个决策者的责任,也是每一个从业者的责任。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任重道远,让我们一起努力。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