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融合网首页 > 物联网 >

物联网技术应用在不成熟中成熟谋划未来

来源:千家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1-06-21 15:06 
核心提示:通过一个处理中端实现所有联网物体的信息互动和多方控制,如果说互联网是将人与人联系在一起的话,那么物联网就是将物与物联系在一起。这样一个新兴的事物,事实上以目前的技术还算不上成熟,但是作为技术储备阶段,具体的企业对物联网的开发谋划却是认真而

通过一个处理中端实现所有联网物体的信息互动和多方控制,如果说互联网是将人与人联系在一起的话,那么物联网就是将物与物联系在一起。这样一个新兴的事物,事实上以目前的技术还算不上成熟,但是作为技术储备阶段,具体的企业对物联网的开发谋划却是认真而成熟。本届北京科博会就集中展示了当前物联网技术局部的一些发展成就。

一部“电话”照顾空巢老人经常可以在外国的电视剧里,尤其是美剧里看到一位老年人在家中不慎摔倒后,很快从医院里就赶来医生对老人进行一对一的身体检查。如此便捷的服务就是物联网技术在家庭生活方面的应用之一。在科博会众多参展商中,物联网技术在家庭社区中的应用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初显,而这一情况在城市中更加明显。局部的“未富先老”使得空巢老人成为社会关切的话题。物联网技术的引入能够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在科博会现场,包括远程监控、远程医疗、远程护理、小区安保等设备纷纷展示,国外先进生活模式正在走向中国家庭。

在一个社区居家养老物联网展台,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整个系统只需要一部类似于电话的固网智能视频终端,便可实现对家中老人的多项服务。政府和社区只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将社区医疗资源、社区服务资源、社区商业资源进行整合入网即可。从而实现用一部“电话”来照顾空巢老人。

另据介绍,这部由电话终端建构的物联网系统是依托于有线网络的基础上。实际上,国家在大力鼓励的物联网系统是无线物联网,而无线物联网的技术尚不成熟,社会应用成本也很高,需要国家进一步发展来提供广泛的需求平台。而目前基于有线网络的物联网系统可以说已经成熟,而且政府投入少,便宜普及,操作简单。物联网进入生活当采取渐进的方式,有线物联网技术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

智能城市引领便捷生活有车一族还在为停车烦恼吗?当我们开车到达目的地后常常为找不到停车位而焦虑,物联网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困扰。在科博会现场,智慧北京展区展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停车网络。它可以让市民出门前就选定好目的地附近的停车位,同时可以对停车费用网上支付,从而减少进出停车场的时间。不用找车位,不用当场交纳停车费,极大的方便了市民出行。而它的操作也很简单,出门前只要用手机上网输入目的地,相关停车场及车位信息就会显示,再通过远程支付预订车位,等到了目的地就不用为停车发愁了。

智能家居系统也是服务市民生活的崭新科技,“把家里的主要用品通过探头接入互联网,这些东西一有动静就可以给你的手机发短信,一切尽在掌控。”北京一家智能家居技术科技公司负责人如是介绍,它最大的好处是一部手机可以对家里的所有联网电器远程控制,冰箱、空调、电视、洗衣机等都可在家外进行控制,比如做饭,事前只要把米放到电饭煲里准备好,下班前通过手机发一个指令,家里的电饭煲就会自动煮饭,等回到家,正好可以吃到热腾腾的饭,这样就节省了煮饭的时间,令忙碌了一天的人有更多的时间休息。而这只是一个方面,事实上,家里的任何一个器具都可以连入网内,实现远程监控。尽管这一技术的推广还面临着技术及市场等诸多问题,但如此便捷的生活方式当在不远的将来得到普遍应用。

科技创新建构未来社会人们对三月十一日发生的日本宫城外海的大地震留有很深的印象,时至今日还谈资不减。不过在地震发生的最初几天有一个现象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就是日本很多地方有地震预警倒计时系统,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清楚的记得倒计时器清晰的读出秒数,准确的“预测”出了地震的发生。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以目前的科技确实无法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但是地震波从震源向外传播是有一个时间差的,尽管很短,但是足以为较远地区的民众提供准确预警。这里面就潜藏着一种物联网的技术。震源附近的监测器第一时间发觉了地震的发生,以光速传播信号到远方人口密集区,再通过中央处理器将这个信息散发给联网的手机用户,电视信号,广播信号,广场屏幕等等。短短十几,可以拯救无数人的生命,这就是物联网的作用之一。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自然灾害的监控方面是必然之举。在水库附近设置的监控摄像头可以替代人力完成对水文的监测。在雨季对水库潜在的险情通过远程监控可以极大的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也更加方便。对地质灾害的监控,可以通过远程信息传送,提前组织潜在受灾群众的快速转移,从而有效的减少因信息交通不畅而导致的不必要的人员财产损失。

物联网方面的科技创新当极大地影响未来社会的建构,作为一个庞大的基础性工程, 物联网建设在“十二五”规划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势必会在将来的社会中发挥更多的作用。在不远的将来,当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的时候,届时人们可能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已经悄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

    相关新闻>>

      今日头条

      更多>>

      热门关键字

      关于我们 - 融合文化 - 媒体报道 - 在线咨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网|DWRH.net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dwrh@dwrh.net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094号 京ICP备110145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