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物联网发展之路需政府给力
“物联网”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清晰的概念,物联网的迅猛发展似乎也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从物联网纳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支持规划中后,全国物联网建设开始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物联网也由一个模糊的概念迅速发展成为全民追捧的话题。
从目前情况来看,安防行业在物联网产业中的应用占到四成。据行业应用情况报告显示,2010年国内物联网主要行业应用中,安防(安全防护、防入侵、智能家居)、电力、交通三大行业位居前列。 该报告显示,物联网在安防行业的应用遥遥领先,市场份额为43%,市场规模近900亿元。电力行业和交通行业物联网应用也获得了较快发展,市场规模分别为300亿元和190亿元。报告同时指出,2010年中国手机物联网商务市场规模为79亿元,随着智能手机普及以及手机电子商务的发展,该市场预计在2013年规模将达到1068亿元,同比增长66.9%,到2015年达到3882亿元。
面对如此诱人的市场前景,全国各省市也对物联网产业的建设进行了热切回应。以无锡为代表,在无锡政府的支持下,无锡政府大手笔投入4.5亿元于物联网等9项科技计划中,大大推动了无锡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在无锡的带动下,北京、上海、江苏、福建、重庆、成都、杭州等省市也纷纷扬起了物联网建设大旗。
然而在众多省市之中,作为安防企业集中地、新兴产业的前沿阵地、国际安防之都的深圳却一直表现低调。作为国家设定的经济特区,深圳在经济发展上创造了诸多奇迹,深圳还是互联网、生物医疗、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经济等新兴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地,深圳在物联网的发展上应该有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在全国物联网兴起的热潮中,深圳物联网的发展依然显得有些被动。
南方经济重镇深圳VS东部经济重镇无锡
前不久在深圳举办的“面向智能建筑的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研讨会”上,中国通信协会物联网专家组副主任郭维钧教授提到,物联网在目前比较准确的定义是:物联网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和系统(传感网、射频识别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全球定位系统,按约定的通信协议,将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连接起来,通过各种接入网,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信息网络。每一个物件都可以寻址,每一个物件都可以控制,每一个物件都可以控制通信。这种物联网是“广义的物联网”。
深圳作为互联网的先锋、中国安防市场的集散地与产业发源地,以及这个国际金融中心对物联网的需求,其本身的资源对于物联网的发展已经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深圳已经创造了很多奇迹,为什么不能再创造一个物联网奇迹?然而,在物联网的发展上,深圳终究还是慢了几拍。东部重镇无锡在第一时间抢占了物联网发展的先机。
物联网概念最早出现于比·盖茨1995年出版的《未来之路》一书;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提出了“物联网”的构想。1999年美国MIT研究RFID的Auto-ID中心主任Ashton教授提出“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在《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中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在美国(或英文世界),专业人员把物联网称为M2M。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积极回应了IBM提出的“智慧地球”的概念。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考察时提出了“感知中国”的理念,指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大大推动我国物联网的发展。随后我国正式成立了传感(物联)网技术产业联盟。
无锡也是在温总理提出“感知中国”的理念后,率先迈开了物联网发展的步伐。除了国家政策支持、地方政府支持外,无锡还与中科院相关研究所合作、借助七大高校的优势成功占领了物联网发展高地。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无锡已经初步形成自己的物联网产业发展路径,在标准建设、研发核心技术、推动示范应用上取得了突破。作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无锡在国家物联网产业中承担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国家安防之都”深圳的物联网建设之路
深圳虽然在物联网发展上表现的较为被动,但深圳对物联网建设并不是没有行动。深圳市在不久前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未来五年深圳“物联网”产业发展定位与方向是:要促进物联网等重点领域跨越发展,推进三网融合,加强物联网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抢先布局移动互联网,建设物联网传感信息网络平台、物联信息交换平台,提高信息服务支撑能力,建设高效低碳的智能交通系统,积极应用物联网技术对食品、药品领域进行全程监管,推进城市管理智能化。同时,将深化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增强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重点实施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三网融合试点工程等信息化建设工程。(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