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物联:物联网标准不应是实验室里搞出来的纯标准(2)
@北大新媒体:知乎上关于“云”的讨论1.sun的cto曾说:“云计算时代,世界只需 5片云就够了:微软、Google、IBM、Sun、Amazon,各撑一片。”2.Sun已经过清明节了。IBM的云也不知道飘到哪里。3.不联网的时候,我们有MS和intel就够了,但现在越联网,反而不是越垄断。4.需要的云更多而不是更少。5.你要哪几片云?
@曾韬2012:虽然不是所有云计算产业都可纳入物联网产业范畴,但云计算是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也将大大推动云计算服务发展。
@周洪波-物联网云计算:说起云计算或物联网的话题,很多有些资历的ICT人士往往会说:这个东西我早就做过,没什么新鲜,皇帝的新衣,旧瓶装新瓶! VC会说:有模式吗? 赚到钱了吗? 都是一帮没商业经济头脑的教授和官员在那里瞎掰胡说八道! 的确,火药我们早就发明了,但我们用来放鞭炮就到头了,人家却发明了导弹原子弹。。。
@一U一:好东东。老外都在争取云计算基础技术的领先地位。国内还在抢着说谁先用了云计算的模式。啥时候国内的VC才有慧眼能直接抢几个老外的好种子回来啊。
@tiger_zou:对“三网融合”的理解,就没有在一条线上。政府眼里的“三网融合”,是怎么样融合成一个便于监管的网络;运营商眼里的“三网融合”,是如何把对手碗里的饭融合到自己锅里来;用户眼里的“三网融”,是如何花更少的钱,能获得更多免费的东西;终端厂商眼里的“三网融合”,是如何拿这个概念来增加卖点。
@虫xx:三网融合的出发点是为了让大家分赃均匀。三网融合谈判破裂是因为分赃不均。三网融合还要继续是因为只有融合了绑在一起了才能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对分赃还是有好处的。
@三网穿穿:求教:国外三网融合与中国三网融合有何不同?我总结了三点:1)国外通过各党派隐形控制媒体和媒介,国内通过国有资本特别是广电资本控制媒体和媒介;2)国外的主要目的是惠及民众和提高产业活力,国内的主要目的是媒体现代化和惠及民众;3)国外的在拥抱互联网,国内的在防范互联网。
@无锡张克平:三网融合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行政协调问题。
@了了:智慧城市的发展必须以“设备制造商--网络运营商--软件服务商”这条产业链为基础。
@无锡张克平:感知家居应分三个等级:1、平安家居. 2、智能家居 3、幸福家居!
@卑微草民:智能家居的问题上,关键的不是技术问题,即便存在技术问题也是好解决的。关键在于需求问题。在生活中,公众(而不仅仅是技术人员)到底需要如何的智能,哪些可以长久地方便他们的生活而使他们愿意长期使用--这才是最重要的,是设计的起点,是架构的基础。
@创意家居:智能水杯,把手的液晶屏能够显示出精确的水容量,再也不用眯着眼睛在那看刻度猜测了。
@创意铺子:可以称份量的切菜板,只要将准备的菜品放置在圆圈区域,就可以即时显示重量。
@广告也疯狂:苹果风格iWatch手表,由意大利设计工作室推出,16G的存储空间。它可以通过Wi-Fi或者蓝牙技术与iPhone或是iPad连接,并支持多种应用程序,同时这款手表还带有内置的小型投影仪,能够将图像或视频随时随地呈现出来,带来更为逼真的娱乐体验!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