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曲线发力物联网或成移动支付新切入点(2)
运营商积极布局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3G应用已在国外飞速发展,手机支付成为了一种必要方式。中国的移动支付虽然肇始于多年以前,但以三大运营商为首的运营商系统,以及以银联为首的金融体系两大阵营真正发力始于去年。而对运营商而言,第三方企业能力不及的现场支付或许将会成为难得的蓝海。
3月,中国电信正式成立支付公司“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中国联通(5.71,0.00,0.00%)也紧跟其后于今年4月挂牌成立了“联通沃易付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中移动则在一年前入股浦发,从而介入移动支付领域,并有消息称中国移动同样也在筹划组建支付公司。目前,上述公司都落选首批牌照,但发展移动支付的决心却都并动摇。有业内人士称,此次联通推出的“沃·光大手机支付卡”与中国电信“天翼长城卡”类似,将手机SIM卡与芯片银行卡集成一体,将围绕便民服务、金融理财与电子商务三大领域开展服务内容。
在移动支付如此大的蛋糕面前,银联显然不愿意沦为管道且边缘化。此前,中国银联曾推出了一款业务,相当于SIM卡贴膜,然后手机便具备了近端支付的能力。这让运营商无从下手,更加看不到任何机会,而运营商又不甘于充当管道工的角色。
不过,和银联为首的金融体系相比,运营商也有其自身固有的优势,因为运营商一方面可以以移动支付业务带动其用户量的发展,另一方面则可以搭建一个平台,引入广告等业务。这是银联所不具备的。而相对银联与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公司只能依靠灵活的方式来打拼,租车、医院挂号、信用卡还款。面对产业链远大于通信行业的支付领域,运营商如何构建共赢模式将是取胜关键,因为,无论是哪一方单独想将移动支付做起来都很难,而独立第三方支付公司、银联、银行、运营商都必须联手。
探索移动通信网与物联网的融合发展
2011年,随着手机的各类电子支付应用和众多RFID电子标签应用的不断拓展,预示着运营商必定会下大力气拓展移动支付市场,这从运营商对移动支付的长远布局可见端倪。分析人士指出,在巨大的市场诱惑和雄厚的资本支撑下,运营商或将“曲线”发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通过手机终端实现POS支付,购买地铁车票、便利店购物等。业内人士认为,运营商要发展移动支付,一定要改变“手机加一张银行卡”的简单思路,明确用户需求定位,探索移动通信网与物联网的融合发展,形成以手机综合应用为特色的全方位支付服务。此外,从运营商的产业链合作环节来看,对商户的拓展不是简单的POS支付功能改造,而应该以实体店现场支付为切入点,打造电信运营商的实体店现场支付平台。对用户而言,一个手机支付卡,不但是银行卡,还是积分卡、优惠券……对商户来说,由于移动支付能更有效聚敛人气,也增加了主动加盟移动支付的积极性。依托实体店现场支付平台,还可以开发手机商城的支付平台,实现移动支付和移动电子商务的双向融合,全面提高移动支付的产品竞争力。
运营商拥有庞大的移动用户基础,此外也有一定的资金实力,不排除通过收购其他第三方支付企业,借壳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可能性,而央行虽然未对第三方支付的资本性质做出限制。但却对注册资本、申请人等做了严格规定。在此双重制约下,达不到注册资本要求的小支付企业也会向资本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寻求融资。这或是运营商“曲线”发力移动支付的另一个机会。
提高移动支付产品竞争力,是现阶段运营商发展的重要考量。
(责任编辑:admin)-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