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探讨我国物联网科技变革路
物联网作为当前迅猛发展的新技术,势必带来一场深刻的科技变革。但是,作为新兴的信息产业存在,发展物联网存在各个方面的问题。该文对物联网的技术及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物联网的发展及应用现状,指出了影响物联网发展的因素,以及对物联网发展的探索。
1 物联网概念及发展现状
物联网是通过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现有的互联网、广电网、通信网或者下一代互联网(IPv6),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遍及交通、环境、政府、家居、消防、监测、个人健康、栽培、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
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物联网”掀起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浪潮,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均将传感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我国物联网发展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应用需求,开展物联网基础标准体系、关键技术、应用开发、系统集成和测试评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在技术、标准与应用等方面接近国际水平。目前物联网已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金融服务业、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应用。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视察时指出,“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迅速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感知中国”中心”,物联网将成为国家经济技术发展的战略支柱之一,但是我国物联网的应用还处于研究示范阶段。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上,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美国的“智慧地球”,现已上升为美国的国家战略,是把传感器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通过现代通讯技术连接,形成“物联网”。欧盟的“物联网行动”强调RFID的广泛应用,注重信息安全。《InternetofThings-AnactionplanforEurope》将在欧洲建构物联网中起主导作用,有隐私及数据保护、“芯片沉默”的权利、潜在危险、关键资源、标准化、国际对话、统计数据和进展监督行动等共包括14项内容。同时很多国家也把物联网构建作为国家战略,日本的“i-Japan战略”、韩国的“u-Korea战略”等。
2 物联网核心技术
(1)信息感知技术,通过RFID技术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物品上附有唯一EPC标签,利用阅读器可无接触地读取标签中数据。为获得温度、压力、湿度、光照度、声波等各种客观世界的物理量,传感器技术是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目前还广泛用到嵌入式系统技术、采集设备以及核心芯片等。
(2)智能信号处理技术,将对采集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获得与目标事物相关的信息,主要包括信号提取、信号调理、信号变换、信号分析等核心技术。
(3)信息管理技术,主要包括包括能量管理、QoS管理、移动控制、网络远程管理、数据加密算法设计以及数据库管理等方面,对信息进一步分析和处理,同时确保信息没有泄露篡改,保证网络安全。
(4)网络连接技术,是连接终端感知网络与服务器的桥梁,包括Internet、GSM、TD-SCDMA、WLAN、WPAN等网络。使运行在大型服务器上程序对客观世界的有效感知以及控制。
物联网中物品与人的无障碍交流显然离不开高速、大批量数据传输,建立既包括远距离无线连接的全球语音和数据网络,也包括为近距离无线连接进行优化的红外线技术及射频技术的无线网络计术也尤为重要。
3 以物联网带动信息发展的壁垒
物联网作为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国家战略,但目前未有广泛的应用,面临标准、技术、产业链、法律法规和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有待解决,还有协议统一问题、IP地址缺乏和兼容的问题、终端多样化需求的问题还需改善。
标准不统一,影响物联网推进。现有各行各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中,对物品的编码结构形式各异,对构建物联网形成较大障碍。2009年9月,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正式成立了国际标准化、协同信息处理、标识、安全和接口行业应用调研等八个专项组,开展具体的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
技术欠成熟,影响物联网规模。卫星定位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相对已较为成熟,商业化程度比较高,但RFID和传感器技术作为物联网技术核心,尚未全面进入产业化,如国内的RFID技术仍以低频为主,高频RFID刚进入产业化初期,中间件、应用解决方案等还需进一步完善。
法律法规不完善,物联网发展处处碰壁。物联网涉及到交通、环境、政府工作、公共安全、消防、个人健康、水系监测、食品溯源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需要多种力量的整合。这就需要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立法上要走在前面,政府必须要有专门构来研究,物联网才能有真正意义的发展。
潜在安全问题,物联网普及受质疑。当今信息化需要信息的开放,而安全性要求信息独立,因此需要做好信息化应用与安全性之间的统筹兼顾。物联网强调对物体的智能管理和控制,这是一个潜在的重大安全问题。此外隐私方面也存在问题,(责任编辑:admin)
- “扫一扫”关注融合网微信号
免责声明:我方仅为合法的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融合网不对其发布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不保证内容满足您的要求,不保证融合网的服务不会中断。因网络状况、通讯线路、第三方网站或管理部门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导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网,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发布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网目前各产品功能里的内容)仅表明其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融合网的立场或观点。相关各方及作者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更与本站立场无关。相关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台上发表、发布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其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交易等方面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并承担相应风险。
根据相关协议内容,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已知悉自身作为内容的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负责,因所发表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等所引发的一切纠纷均由该内容的发布者(即,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融合网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相关栏目上所发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经相关版权方、权利方等提供初步证据,融合网有权先行予以删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机关查处的权利。参照相应司法机关的查处结果,融合网对于第三方企业用户所发布内容的处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个人或单位如认为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在融合网上发布的内容(如,字体、图片、文章内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应准备好具有法律效应的证明材料,及时与融合网取得联系,以便融合网及时协调第三方企业注册用户并迅速做出相应处理工作。
融合网联系方式:(一)、电话:(010)57722280;(二)、电子邮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融合网所有。